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军曾三次酝酿实行军衔制。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红军时期“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55年,解放军授衔仪式如期在北京举行,仪式上,元帅、大将、上将等各级军衔名单陆续公布,在场的众人也都沉浸在这一盛典的热烈气氛之中。
1955年是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年,我国在借鉴苏联、朝鲜等国家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军实行军衔制,在全国实行行政级别工资制,行政级从1级到24级,月工资从590元到45元不等,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前后历时30余年。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关于此次授衔,特别是哪些将军授予什么级别的军衔,一直以来都是民间热议的话题,甚至在军史和军事爱好者群体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这,是谁最早提出来的?1951年10月1日,彭德怀在朝鲜给毛泽东发电报,提出国内应考虑的七项战备工作建议,其中有: “我人民解放军来自各根据地,许多具体制度不一致,……长期无官阶制度,一时评定官阶是困难的,目前宜采取过渡办法,规定职务识别,在目前战斗中已感必要。”
说起解放军自建国以来最具时代特色军服,苏式风格极为明显的55式军服绝对是其中之一,这种打破了人民军队数十年单一制式军服传统的服装,同时也是首款军衔制军服,并且第一次将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大类,无疑在解放军装备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步,其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