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去年6月,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成功带回了1935.3克的珍贵样品,为开展月背相关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我国科学家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取得了哪些新发现?来看记者的探访报道。
◎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11月15日,基于嫦娥六号带回的月背样品,我国科学家做出的两项独立研究成果,分别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这两项研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这一年龄填补了月球玄武岩样品在该时期的记录空白。
温竞华、刘祯/新华社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又有新发现!由国家航天局组织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的玄武岩,验证了全月尺度月球岩浆洋假说,并提出形成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巨大撞击可能改造了该区域的早期月幔,为探索月球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光明日报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张晓华)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了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显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
中国日报网6月26日电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历时53天、38万公里的太空往返之旅,创造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周二,中国将一个装满月球背面土壤的储存装置送回地球。
央视网消息:2024年6月,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带回了1935.3克珍贵样品。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返回的时候,月壤是封装在特制的、密封的存储罐里带回地球的。现在,将近3个月过去了,这些珍贵的天外来客已经完成了解封。
中新网南京1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2日在江苏南京揭晓发布,嫦娥六号月背采样、世界首款基于原语的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等10项成果入选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化时间工作室】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3000牛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成功将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此前,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的采样任务。后续,上升器将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中,由返回器带回地球。
今年6月,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带回了1935.3克珍贵样品,这是迄今为止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获得研究样品。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返回的时候,月壤是封装在特制的、密封的存储罐里带回地球的。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樊巍】《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这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央视网消息:嫦娥六号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关键一环”,将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5月8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近月制动是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的一次关键轨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