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4日,Nature 以背靠背形式刊登了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然教授、王肖沐教授和施毅教授团队在新型二维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两篇Nature 论文分别揭示了通过边缘成核和外延在蓝宝石衬底上形成均匀的双层高度定向可扩展的MoS2 薄膜,以及对具有高度有序莫尔超晶格的宏观 tBLG 中两种新的等离子体模式的直接观察,为新电磁动力学提供了结构和机理方面的新见解。
2024年10月科技快讯01报道膦中心手性MR-TADF材料和CP-OLED器件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佑轩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不对称磷中心CP-MR-TADF材料的设计策略,并构建了系列含有膦氧基团的CP-MR-TADF分子并制备了高性能CP-OLED器件。
近日,据媒体报道,南京大学拟预算120万在Nature杂志刊校庆特刊一事引发广泛关注。1月9日,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此前其官网上公布的关于此项目的采购文件《南京大学2022年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已经删除。
长期以来,南京大学都是中国顶尖学府之一,是国家 “211 工程”“985 工程” 首批建设高校,也是 “双一流” A 类高校。以 2024 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为例,浙江大学位列第 3 名 ,南京大学则排在第 6 名。
交汇点讯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扛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使命,近三年南京大学持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2至2024年新增新工科专业及方向累计扩招1730人。
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3月9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近三年南京大学持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2至2024年,新增新工科专业及方向累计扩招1730人。2025年继续扩招,新增本科招生名额不低于100人。
近日,南京大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2天内相继发表于Nature、Science期刊。2023年6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3D/3D bilayer perovskite heterojunction》以快速预览形式在线发表于《Nature》主刊。
上游新闻记者在网上搜索到搜狐号ID为“同济大学研究生会”在2017年5月15日刊发的文章,标题为 “【重磅】世界顶级杂志Nature刊文庆祝同济大学建校110周年”,文章称,最近,世界顶级杂志Nature刊文庆祝同济大学建校110周年,题目为Tongji University: Thriving with the country for 110 years, and benefiting the society wi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王涛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创新性地从探索近邻星系的黑洞质量与星系中原子氢气体的含量之间的关系入手,首次揭示了星系中心黑洞的质量是调制星系中原子氢气体含量的最关键的物理量:中心黑洞质量越高的星系其原子氢气体含量越低。
当小桥流水遇上数据洪流,当未来智造装扮黛瓦白墙,从“第一个南大”到发展新工科,从“最强地级市”到打造新生态,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百廿名校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千年姑苏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实现双向奔赴,科教兴国的科技抱负与古朴典雅的历史底蕴在这里交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