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化的科研布局、能力建设和成果积累、以研究生教育为载体的大体量人才队伍的培养、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让我们对大规模化原始性创新有了更多需求和动力,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也凸显出来,且极端迫切,那么,拔尖创新人才去哪里找?
Benedek, M., Jauk, E., Sommer, M., Arendasy, M., Neubauer, A. C.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and cognitive control: The common and differential involve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s in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Intelligence, 2014, 46: 73-8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客观形势对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要求,教育工作者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2023年2月1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论坛并讲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篇,一体设计、贯通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对这一基础战略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系统把握,同时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者:韦家斌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助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发端。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做好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统筹一体化协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
为加快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增强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确保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从长远看,加强基础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我国未来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储备。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王阳)近年来,我国通过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认为,面向强国建设目标,人才储备仍需强化,特别是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贯通培养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矛盾。
教育强国建设已然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更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中指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强调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创造力教育不能只是面向所谓的“英才”或“拔尖”学生,而应当面向每一名学生,激活每一名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既是思维品质,也是思维习惯,要使创新创造成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创新驱动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