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在东北经营多载,那时的东北,物产丰富,粮食充足,工业发达,拥有一流的军工厂、炼钢厂和造船厂,钢产量达日本的40%,且依靠煤炭和铁矿石等资源,东北当时有一套完备的工业体系,可以造船、造枪、造155毫米的榴弹炮。
在抗日战争期间,饱受日军肆虐的东北地区,一直是国人心中的痛,也正因如此,当时选择不抵抗的张学良,成为了国家罪人,受到了无数人的谩骂,这里先不考虑张学良的想法,只考虑出战斗力对比,如果东北军选择和日军放手一搏,拼死一战,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不顾众人的劝阻,甘愿一人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以表示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而他接下来的命运和大家预料的一样,被蒋介石长期软禁,直到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才重获自由,而在张学良被软禁之初,东北军尚有二十万的兵力,为什么没搞出点动静去去营救自己的主心骨呢?
92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制造了一场震惊中外的918事件,发动了一场计划已久的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岛本大队川岛中队中尉,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带领几名部下,在沈阳北大营南面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在南满铁路轨道上放置了炸药,并放置了三具穿着中国士兵制服的尸体。
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北大营的枪声划破天际。当700名日军突袭8000东北军驻地时,历史给中华民族留下了至今仍在渗血的伤口。这个兵力对比悬殊却结局反转的军事奇迹,折射出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扼腕的战略误判。 当时东北军总兵力达30万之众,仅驻守沈阳的就有精锐部队7.5万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攻陷了奉天的北大营,自此东三省沦陷成为了日后全面侵华的基地,而在此次事变之中,争议最大的便是那东北军,因为“不抵抗政策”导致日寇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北大营,而北大营之中的机枪、飞机以及巡洋舰等等在这之后都成为了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