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的军服装具,其实当时装备最多的还是71式军服,而新式的78式军服还没来得及全面装备,这种由涤锦纶三元混纺布料,也就是俗称“的确良”布料制成的军服在1971年4月的时候,由北京、广州、沈阳、武汉、兰州等军区开始试穿,同年6月4日的时候,总后军需部拍板定型定名为71式军服后,进行大批量生产并开始换装,直至1973年71式军服基本上已经装备全军。
在七八十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此时我国也与西方正处于“蜜月期”,有不少的先进技术被引进到国内,由于吸取了西方技术,这也使得我国在军用卡车研发和制造上有了很大突破,曾在对越战场上,我军就装备了各式各样的军用卡车,不仅有国内生产的,甚至还有德制和法制卡车,这咱们这期文章就来说说,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解放军的侦察兵部队就像一把“尖刀”,不仅仅执行侦察任务、还经常执行破坏、斩首等任务,甚至还乔装打扮,渗透到敌后获取情报、抓捕俘虏等,这就和现代的特种部队相当,在战场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协助主力部队打得越军节节败退。
#暑期创作大赛#曾在中越战争期间,也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侦察兵战士在战场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以小组的形式渗透到敌后方搜集情报、获取作战信息或者执行一些常规部队无法完成的特别任务,可以说侦察兵就相当军中的一把利刃。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期间,由于我军的步兵轻武器中有大量的56式半自动步枪,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并且还有不携带武器的轻机枪、火箭筒副射手,因而在面对已经实现轻武器自动化的同等建制越军主力部队步兵时,火力明显处于下风,这是我军在某些战斗中陷入被动,伤亡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军曾使用很多国产单兵装备,下面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都有哪些型号。模仿二战期间前苏联的托卡列夫TT33手枪而来,发射模仿托卡列夫手枪弹的7.62×25毫米51式手枪弹,弹匣容量8发,有效射程50米。
前言:1975年,美国支持的南越百万大军只用了一个月就土崩瓦解了,留下了大量美式武器,越南决心大干一场,占领老挝和柬埔寨,为了得到苏联源源不断的援助,越南领导人黎笋不惜和中国反目,由此引发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斗中,越军对解放军压倒性的优势炮兵火力印象最为深刻,其密度和强度远远超过越战中的美军,造成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的。
自人类诞生以来,无论是为了捕杀野兽还是种群间相互争斗,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创造一个工具来辅助自己战斗。后来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便催生了刀剑斧钺等各种冷兵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武器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冷兵器时代的杰出代表刀剑斧钺逐渐退出了主流舞台,现实战场上难觅踪迹。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此时我国刚进入改革开放阶段,武器装备并不如越南军队的好,但咱们解放军的战斗力很强,往往一个步兵连就有着相当强悍的战斗力,当然一个优秀的连队,也取决于一名优秀的连长来领导。连长作为基层指挥官,通常也会亲自上阵,带领战士们作战、冲锋和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