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小血管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无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大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时无意之间发现的,比如做了一个头部CT,发现颅内有几个点状的缺血灶,但患者平常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之为无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属于陈旧性脑梗死范畴。
本文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3,56(2) : 212-219.本文作者:姜帅 吴波“腔隙(lacune)”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医生Dechambre在1838年用来描述尸检脑组织的一个病理学术语,指的是脑组织液化和吸收后形成的小囊腔。
提到【腔隙性脑梗死】这个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腔隙”一词最早由法国医生提出,用来描述脑组织的病理术语,意为很小的囊腔。【腔隙性脑梗死】的定义是脑部毛细血管发生堵塞,由于大多数患者没有临床表现,一般于脑CT或脑核磁检查时发现,病灶直径 3~15 mm。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根据病变范围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有的老年人因头痛或头昏做了个脑CT检查,发现有腔隙性脑梗塞(简称腔梗),结果吓得不轻,以为自己患上了急性中风,会马上出现瘫痪、失语等症状。实际上这些情况是做脑部CT和核磁最容易“意外”发现的。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人一看到这样的结果,就自己吓自己,紧张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