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晓明这次土耳其发生地震,中国除派出救援队,还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对发生地震的叙利亚加快推进粮食援助项目,体现了大国担当。自古以来,安邦睦邻、悲悯苍生的理念早已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民为国之本,民以食为天,历来治国安邦者奉行这个道理。
那么,古代爆发灾荒时,古人们都是如何赈灾的呢?诚然,在诸多影视剧中,粥厂几乎成了赈灾标配,一些影视剧里甚至还提到,清代的和珅赈灾时,特意给灾民的粥里加了把沙石,这直接让那些还能吃得起饭的殷实人家不屑于贪污这样的粥,从而保证了这些粥能够发放到真正需要的灾民手中。
世界粮食计划署副执行干事卡尔·斯考4月25日表示,加沙地带北部仍有面临饥荒的危险,这一地区需要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他表示,在过去三周,粮食计划署每隔一天或三天,就有一支运送援助物资的车队进入加沙北部,车队大约有7到12辆卡车。
宋朝人运用经济学原理赈灾吴钩中国自古天灾频仍,为应付灾荒、防止灾民流离失所,早在公元前的西周时代,便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赈灾制度,叫做“荒政”,由十二项政策构成:散利(发放救济物资)、薄征(减免赋税);缓刑(暂缓刑罚);弛力(放宽力役);舍禁(开禁山泽资源);去几(停征关市之税);
本报讯 (刁海瀚 记者 戚原)3月31日,扎溪卡草原依旧乍暖还寒,而在石渠县粮站内早已聚集了许多牧民群众,今天是发放冬令春荒救济粮和抗灾保畜草料的日子。草料发放现场“这粮食和草料发得太及时了,多亏了有党和政府的照顾,不然如何度过这段时期可有得我们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