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重庆涪陵红酒小镇,一位外国友人首次体验了插秧这一中国传统农耕活动。他表示,在自己的国家没有这样的经历,此次体验让他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与辛劳。在体验过程中,这位外国友人深刻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呼吁大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倡导节约的生活方式。
央视网消息(记者 徐也晴):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行动造就未来”。近几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此外,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自1986年起,中国谷类作物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英国路透社11月1日报道,原题:中国将加大力度开展减少粮食浪费的行动 作为进一步改善粮食安全的更广泛行动的一部分,中国政府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加大力度降低收获等环节的粮食损失,并减少厨房等设施内的食品浪费。
要实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节粮减损,相当于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一块“无形良田”,应成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仓廪实,天下安。
在我国,一次性筷子主要是由桦树和杨树木制成,13亿中国人1年约消耗掉450亿套一次性餐具,这意味着每天就用掉近1亿3000万双一次性筷子,为满足大市场需求,中国平均每天就要有近100亩的林地遭到砍伐,面积相当于100个橄榄球场。
在美版的“知乎”上,一位美国网友发表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中国这么伟大,为何不发明任何东西?这句话无疑是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下面回应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正是这个时候,外国网友才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光屁股照镜子-里外丢人。
来源:环球时报 韩国《亚细亚经济》12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有助于应对全球粮食危机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上年增长0.5%。由此,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
谁要是把盘子吃干净了,不但不是一种美德,还会遭到众人的耻笑。同桌聚餐吃饭,你要是碗里不剩点饭,你都不好意思离席,相反,谁剩的越多谁越牛逼,为什么节约粮食在今天成为了一种种耻辱,而浪费奢侈就成为了一种潮流和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