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月14日讯我国核聚变领域研究又有新进展。今日,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消息,该院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经专家组鉴定,“赤霄”参数达到设计指标,也使我国成为继荷兰之后国际上第二个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
《新财富》杂志研究员 张天伦人类实现智能化生存,电力要迈过增加供应、清洁发展两道坎。于是,同时求解这两大命题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被视为未来能源的“圣杯”。这一技术的研发过去主要由各国政府出资推进,但自2021年起,诸多商业机构开始为其投下重注。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冯丽妃段旭如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学家段旭如表示,按照我国核能发展战略,可控核聚变应用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有望在2050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发电。
数据是个宝数据宝炒股少烦恼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成功放电,核聚变商业征程又进一步。据央视报道,6月18日,聚变能源商业公司能量奇点宣布,由能量奇点设计、研发和建造的“洪荒70”装置成功实现等离子体放电。
近年来,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前景可期核聚变能具有燃料丰富、清洁、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等突出优点,被视为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是可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目标是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被称为“人造太阳”。
每经AI快讯,1月22日,中信证券研报指出,1月20日EAST装置实现了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从行业端看,在AI等需求催化下可控核聚变热度不断上升,同时技术路径相对确定,整体商业化节奏有望大超预期,产业链零部件具备提前布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