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制婚姻结构中的一部分,古代社会允许丈夫在妻子以外纳妾,妾实质上就是小老婆,男人纳妾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当时和以后的中国,虽然自始自终均为一夫一妻制,但真正实行的则是一夫一妻多妾,这种“多妾”的出现,原因有二:第一,是出于传宗接代的现实需要。
刷手机时看到一位女士在吐槽男同胞:“别看他们生二胎不积极,要是换成娶二房,你看他们一个个积极不?”评论区不出意外地炸开了锅,但是仅有少数人表示赞同,大部分人认为“想娶二房的男人都还没长大”。受古装戏的影响,古代男子“三妻四妾”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其实中国从西周开始,一直实行“一夫一妻制”,仅有少数权贵才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且“妾乃贱流”,地位仅比奴婢高,妻妾争风吃醋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人们从现代影视剧,或是小说传奇等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古代帝王身边后妃如云,达官显要妻妾成群,便认为古代男人真酷。其实,不然。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其实并不确切。按当时的法律规定,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正式的妻,而这个妻是通过正式的程序明媒正娶而来的。
妻是应父母之言媒妁之约,明媒正娶过来的,是“正室”;妾则不然,不能算作正式婚配,只是“侧室”、“偏房”,不可称之为“妻”。 《唐律疏议》就明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 《礼记》:“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