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开展对3—11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这不仅因为儿童群体是针对新冠病毒建立群体免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因为目前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在不断更新:多国回顾性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都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疫苗能为儿童提供相应的保护。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吴萍 项倩老糖友因害怕打针而抗拒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亟需治疗又不够配合,如何解决难题?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护士用“动机访谈”打开老人心扉,顺利治疗一周后,老人的血糖终于降了下来。70岁的冯婆婆退休前是一名教师,5年前她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罗斯“健康生活网”5月23日消息,加拿大科学家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产生害怕打针的恐惧心理与其父母的行为密切相关。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科学家对儿童惧怕打针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观察了3至12岁儿童在医生就诊时的行为和反应。
用图片和道具训练孩子。找出孩子感到害怕的事物的照片:注射器、针头、血、胳膊、护士等等。可从图书馆、医疗小册子和急救手册上找到这些图片,或拍摄一套你自己或朋友打针时的照片。把照片按从最可怕到最不可怕的顺序排出来。 在孩子放松时让他们看这些图片。
我是二胎妈妈,大宝4周岁,二宝8个半月,每次带宝宝去打针,我心里就发怵因为我从小就害怕打针,根本不敢看针扎入身上,输液扎个针都紧张的不行,甚至电视剧中打针的情节也不敢看默默地问下,有宝妈像我一样害怕打针吗?
红网时刻新闻10月9日讯(通讯员 谢梦琼)进入深秋,昼夜温差加大,儿童和老年人抵抗力较弱,正是容易生病的时期。不少儿童特别是幼儿生病后害怕打针吃药,依从性很差,让家长很是头疼,而中医治疗则提供了更易为孩童接受的治疗方式选择。
一提到打针,相信所有的小朋友都惧怕不已。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疼痛的耐受阈值低,在临床操作中,静脉穿刺产生的疼痛易造成患儿哭闹、烦躁,导致心理上产生恐惧感,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如果现在有一种无痛打针的方法,这些问题是不是就能迎刃而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