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捻军,一直在说曾国藩和李鸿章,其实剿捻最大的功臣是刘铭传,没有之一。曾和李的剿捻战略都来自于他,同时他又是拼杀在第一线的人。如果没有刘铭传,捻军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被消灭。太平军像肉创,挖了就没了;捻军更像是顽疾,虽不致命,但病灶会全身转移,难以治愈,弄不好就终身携带了。
台湾曾经有过一群英雄,他们为了他们的家乡,为了他们的民族,奋起反抗日本人,可歌可泣。台湾的这些英雄们啊,他们的祖国放弃了他们,无论是他们哀求还是呐喊,还是把他们割让了出去,没有援军,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奋不顾身,和强敌殊死搏斗,用他们的鲜血书写了不屈的历史。
刘铭传,安徽合肥人,因兄弟排行老六,得过天花,外号刘六麻子和李鸿章是同乡,早年在家乡训练团练,1862年李鸿章招募淮军支援江苏,刘铭传率乡勇团练在苏南地区与太平军作战,因同乡关系,又作战勇猛,得到李鸿章赏识,升任副将。
光绪十年六月初十日,李鸿章还好心地建议张佩纶:曾国荃与巴德诺的上海谈判设有成功,法方企图“烧船厂,掳兵轮”,“我自度兵轮不敌,莫如全调他往,腾出一座空厂,彼即暂据,事定必原物归还。否则一经轰毁,从此海防根本扫尽,力难复兴”。
自太平天国起事之后,满清朝廷根本无力家剿灭,这关键在于八旗与绿营已经彻底糜烂,在这种情况下,满清不得不让地方自办团练镇压太平军,满清虽然知道如此一定会形成地方割据,造成尾大不掉之势,但没有办法,虽然是饮鸩止渴,可火烧眉毛先顾眼,只能这样了。
今天和几个同事聊天有几个都姓董,辈论不起来,论起世来,我说自己是17世,他们两个一个是20世,一个是21是,年纪最小的我,成了辈分最大的,现在村里都没有家谱了,前一阵听说要续家谱,后来没组织起来,不了了之,您家里有家谱吗?直到自己是多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