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是唐朝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晚唐著名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韦庄,唐诗在晚唐就没有一点亮色了。韦庄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唐才子传》说韦庄“年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韦庄祖荫甚厚,到他时稀枝叶疏。七世祖韦待价为文昌右相,即尚书右仆射;高祖韦应物,也是个大诗人,官至苏州刺史。但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和普通人没有两样,从小也要受穷。
唐僖宗广明元年12月,起义军攻破长安,黄巢在含元殿登基,国号“齐”。韦庄是大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是“京兆韦杜”豪门之后,但靠家族就能升官发财的日子已经过去了,韦庄只能按部就班的走科举之路,只是他多次落榜。
冬夜或许很冷,或许很暖。“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被白居易红泥小火炉前的脉脉友情所感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我们也在刘长卿不惧风雪,执着深情的守候中被治愈。但同时我们也读到了崔涂“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的凄凉和落寞。
韦庄和韦应物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韦庄是韦应物的第四世孙,韦应物官至苏州刺史。改朝换代对韦庄来说是一种切身的体会。他前半生仕唐,官至左补阙,后半生仕蜀,官至宰相。即便是这样,韦庄的仕途名声远不如他的诗词成就,他与温庭筠一起,成为“花间派”的代表,并称“温韦”。
来源:【衢州日报-衢州新闻网】8月4日,《浙江日报》以《浙西也有唐诗路》为题报道了常山江上闪耀着灿若星辰的宋代、唐代名人足迹和动人诗句,孕育出了一条唐诗之路、宋诗之河。近日,常山文联的小友寄给我一包书,有常山的文史资料,自然也有早有耳闻的《常山古代诗词集》。
621年,唐高祖李渊诏令“各地有名气的人才,先在本县初考,再到州里复考,合格的每年十月再到京城考试”,到了第二年,李渊进一步放宽条件:读书人不必看任何长官的脸色举荐、也不问以前是否有名气、皆可以自由报名参加考试,于是武德五年,以自应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制度就此诞生——你只要有才,你就能青云直上,帝国的权力中心对你敞开大门,只要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