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德州12月6日讯(乐陵台 王芳)“现在藤椅还没有编完,我们就已经收到了50 多张订单,以前愁卖不了,现在愁不够卖。”12 月6 日,乐陵市化楼镇东郑村支书郑本营高兴地说。化楼镇东郑村地处位置偏远,土地资源较少等,该村的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是省定贫困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 张冉 贾鹏 记者 李梦晴琳琅满目的兑换商品、细致入微的政策讲解、热情周到的便民服务、创意无限的手作体验……10月24日,乐陵市市中街道兴隆社区一月一度的“黄河大集▪幸福市集”火热再开张,让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一站式”满足。
“小朋友们,看我用活字印刷出的这句诗‘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意思是大家都要遵守诺言。”9月15日,在乐陵市市中街道南鑫社区美德手工课堂上,一场别具特色的活字印刷体验活动正在开展。一个拓板一首古诗,小朋友们边体验活字印刷边诵读古诗,在非遗手工中学习传统美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 徐含笑 张梓琪 记者 李梦晴走进乐陵市铁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帽子、胸针、钱包等40余件特色编织手造产品一一亮相,吸引周边群众前来参观欣赏,在体验民间艺术制作的过程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德州乐陵市积极践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着力推进传统手造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深入挖掘 “蓄底蕴”。选派骨干人员下沉到基层走访调研,完成传统手工艺项目的挖掘、整理工作。
近日,德州乐陵市郭家街道郑家新村的妇女就业点一派繁忙景象,大家忙着制作调料包、太空泥、压花瓣。作为郭家街道“妇女家门口灵活就业基地”之一,郑家新村立足“关怀关爱留守妇女,灵活创业促进增收”的发展思路,结合现有手工活就业点,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山东乐陵市聚焦打造手造项目活态传承新模式,以“山东手造·‘乐’享好品”品牌打造为抓手,激发了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乐陵市有手工编织帽、农民画、古琴斫制、剪纸等90多项纯手工技艺纳入县级非遗名录,近年来,乐陵市通过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蹚出了致富“新路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 刘泠杉 张梓琪 记者 李梦晴从乐陵市郭家街道“说道说道”系列视频到中兴村“科技小院”的农技知识宣讲;从郑家新村“巾帼风采”的创业故事到郭家新村“老年幸福院、暖心食堂”解锁颐养生活新方式;从大张新村“家门口建工厂”助推农村留守妇女就业增收到华亿村“农产品加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7日讯 乐陵市创新实施“365暖留”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破解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难、留守儿童教育难、留守妇女增收难的问题,让他们一年365天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乡村振兴的实践舞台在农村,而村级党组织作为引领村庄发展的核心,是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乐陵市孔镇镇坚持以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为抓手,探索出了吕门楼传统种植、王木腿现代林果种植、马固托管模式和吕桥生姜种植四种模式,实现了农村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双赢”。
“在这里工作不耽误家里事,一个月还能挣两三千块钱呢。”目前,全镇留守妇女约有1400人,对这部分群众,黄夹镇结合“365暖留工程”,积极开展关爱活动,为她们解决就业问题。农村大众记者姬飞燕 通讯员 刘敏 李志聪 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