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 1、竹枝:巴渝一带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扬袖而舞。 [评析]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张立华背景与由来长庆元年冬季,在洛阳丁忧守母丧的刘禹锡被任命为夔州刺史。长庆二年正月初二,刘禹锡到达夔州。初五这天,他写下《夔州谢上表》。居母丧之前,刘禹锡任连州刺史。当时的连州,管辖桂阳、连山、阳山三县。
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描写浪漫爱情的民歌,一语双关,将天气阴晴的晴,化用谐音有情,堪称绝妙。《竹枝词》是古老的民歌,常以鼓和短笛伴奏。古代四川地区的人们,喜欢载歌载舞,喜欢赛歌,优胜者歌唱得又多又好,广受好评。
新重庆-重庆日报 公元821年,经过重峦叠嶂的三峡,穿过雄奇险峻的夔门,夔州迎来了一位新上任的刺史。作为夔州最高行政长官,他在这里见过热情好客的本地居民,体验过本土民风民情,并留下了他的足迹。长江之岸,杨柳依依,青葱翠绿,水面平静无波,但岸边女子心绪却不平静。
来源:人民日报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壁立千仞,青山如削,夏日三峡,杨柳垂拂青条,流水平如镜面。突来阵雨如注,不远处却仍然艳阳高挂。千百年前,这样的奇妙景象,被刘禹锡化作诗词。
柳是春的使者,植柳、爱柳、咏柳的习俗传承至今。春天的柳枝明媚轻盈,常以曼妙的身姿出现在诗人笔下,让我们跟随镜头感受盎然春意。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福建省霞浦县纪委监委供 林峰 摄)移居夔州郭【唐】杜甫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