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前夕,李建军联络上抖音寻人求助寻找失联多年的老战友,在寻找不到一个月后,终于得偿所愿。时间倒推回1976年,李建军离开山东枣庄老家,成为北京57371部队的一名通信兵。部队的工作性质极其特殊,上班在保密区,下班在生活区。这期间,他认识了来自河北邯郸的杨和榜。
抗美援朝老兵张玉明今年93岁了,自从在电视上看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就一直想到沈阳迎接英烈战友回国。今年,他终于完成了心愿,从山东青岛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烈士英名墙上面找到了当年战友的名字,回忆起战友牺牲时候只有十九岁,战斗的场景也历历在目。
距离兰州1484公里的北京,读者魏古明在《兰州晚报》“致敬‘最可爱的人’”老兵故事专访栏目下留言:“您好,记者,我的父亲魏巨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6团的卫生员,后转业到地方,当医生直到80岁,现年已91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静 王开智跨越70年,穿过战火硝烟,走过漫长岁月,临沂97岁抗战老兵李继申终于找到了他在福建的战友林秋铿。一段战友情终于被成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独家专访抗战老兵李继申跨越70年再“相见”李继申右手拿着战友林秋铿年轻时的照片,左手拿着他现在的照片。
“同志你好,这里是唐洪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吗?”6月19日上午,一如既往忙碌的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唐洪村党群服务中心里,来了两位操着外地口音的老人,花白的头发,眼里却饱含期待的眼神。“请问这里是唐洪乡吗?我们仨是从泰州过来的,想找一位叫赵建新的退伍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