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黄康睿 朱天翔 摄影 | 王贯宇3月17日中午,太阳高悬,甘肃民勤种树基地的食堂扩音喇叭响起:“回家吃饭了,宝贝。”声音被沙漠里的风送出去很远。一身粉色衣服的19岁女孩杨奇收拾好工具,和伙伴们有说有笑朝食堂走,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沙子里趟。这是她独自闯进沙漠的第三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年新气象,奋斗正当时。去年11月28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棵玫瑰花苗种下,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锁边”之后,当地治沙的脚步并没有停下,还在不断地对锁边带进行拓宽和加固。新的一年,他们有何新计划、新目标?
梭梭树,这一被誉为“沙漠守护者”的树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态价值,在广袤的沙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去年的3月,综艺节目《种地吧》的十位少年在甘肃省民勤县,与当地村民和志愿者共同栽下18万棵梭梭树苗。
张耀梭梭,一种不起眼的植物,在河西地区分布极广。它耐高温、耐严寒,生命力顽强,在严酷的环境中默默谱写生命华章。与梭梭初次相遇,是2019年秋季。那是我第一次深入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土沟上游路与台子区域。
向治沙人致敬!十几年前,蚂蚁森林伊始,网友们便开始以这个平台向广阔的沙漠进军,一点一滴,为这伟大的治沙事业贡献力量。多年来,治沙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波在沙漠里,奔波在治沙的路上,顶着漫天的带着沙味的风,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为什么去阿拉善种树 会让一批又一批人行动起来? “梭梭树,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它长什么样子。” 虽然以前播报过阿拉善防沙治沙的情况,但当看到生长在风沙席卷的荒漠里的梭梭树时,这棵小小的树株,还是带给了欧阳夏丹震撼。“它比我想象中的弱小,特别想要去爱惜它、呵护它。
青年志愿者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生态林基地进行义务植树时合影(2月27日摄)。新华社发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中国“Z世代”年轻人助力植树治沙公益行动新华社记者田颖、张文静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甘肃民勤人马俊河如今成了“网红”。他以网名“种梭梭的马哥”被8万余名社交媒体粉丝熟知。
中新网阿拉善2月28日电 题:阿拉善“三北”六期工程开工 要把三大沙漠“锁住”中新网记者 陈峰“我宣布:阿拉善盟2025年‘三北’六期工程防沙治沙项目暨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战开工!”28日,随着“开工”指令下达,现场人声鼎沸。
来源:【宁夏日报】本报讯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闻海霞 见习记者 杨月儿)近期,随着天气转暖,中卫市文旅产业开足马力,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相继开工续建、新建。据悉,今年中卫市计划实施15个文旅项目,总投资22.4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才。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更需要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在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大潮中,甘肃民勤县的仲麟,通过掌握种植技能在沙漠中进行公益植树,汇聚大批志愿者,让青春在公益治沙中闪耀出耀眼光芒。种下青春梦想。
在阅读文章前,请您点击‘关注’,以便于参与讨论和分享。为了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更新优质内容,期待与您共同交流和学习。文|诸葛点兵编辑|诸葛点兵 “都别拦着我啊,我要去珠穆朗玛峰装“电梯”!”这句玩笑话说出来,是不是觉得有点“吹牛不上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