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甘婷今年初,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
“老师要来家访了,我应该和班主任聊点什么呀?”“孩子的缺点到底应不应该告诉老师?”“除了茶水,还要不要再准备一些水果?”……开学在即,“小一新生”家长陆续接到了班主任的家访通知,不少家长纠结如何给老师一个好的印象?需要准备什么?
“接到班主任电话,周末要来家访了!”“不知道老师家访会问点什么?要做哪些准备?”……最近分班后,新生家长陆续接到班主任的家访电话。面对班主任的家访,部分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难免有些紧张,如何才能和老师有效沟通?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电话、微信等逐渐成为家校沟通主要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家访没必要了。图/IC photo近日,一则“班主任寒假家访遭各种理由拒绝”的热搜,引发了关注。在不少人印象中,家访是深受家长欢迎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如今咋就变得不受待见了?
新学期前,多地中小学教师开始筹划家访,但如今,对于入户家访,部分家长配合度不高,有的家长甚至明确拒绝,不少人觉得入户家访已经是“过去式教育”。对于家访,家长们有怎样的担忧?入户家访的形式是否需要改变?在教育不断发展变革的当下,家访这一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说到老师家访,身为两个孩子的家长一直表示“战战兢兢”,生怕哪天老师就上门了,然后看到家里鸡飞狗跳的一幕,这也太难堪了!但好在我们两个孩子的老师都很“识趣”,上学好几年了,每次家访也都只是走走形式,找个固定小区集中统一谈话或者视频通话就完事。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家长起码要接待三四次老师的家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入学前各一次。一听老师预约家访,很多家长“压力山大”。如何招待才能赢得老师的“印象分”?应该跟老师交流些什么话题?要不要事先交待孩子,在老师面前刻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