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中国版图重要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云南就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宜人的美地。秦朝的时候,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对云南地区进行统治,秦代就修了“五尺道”,并在云南派官“置吏”,但这种羁縻形式的统治十分松散,朝廷的政令基本传不到这里,政权完全由土著人掌控。
北宋为何没能去灭大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背后的原因却并不简单。北宋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强大的王朝,为何在面对南方的大理国时,未能如愿以偿地消灭它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历史谜团的面纱。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北宋和大理国的力量对比。
《清平乐》里我们可以看出,仁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明君楷模,无论是对文化自由度的支持,还是对各地区改革建设,都可谓是推陈出新,但就是这样一个仁君,在对待大理国的多次请封示好都是回避态度,甚至对于大理国派使臣送来的朝贡也是拒绝。
金庸的《天龙八部》,第一章《青衫磊落险峰行》,故事的发生地,便是无量山。书中有云:“五代后唐年间,在南诏无量山创派,掌门人居住无量山剑湖宫。”无量山是横断山脉云岭余脉,点苍山向南延伸的一支,南北约89千米,东西约50千米,主峰笔架山,海拔约3376米。
公元937年,在南诏国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灭亡后,家族世代为南诏国武将的段思平,联合当地贵族高方、董伽罗、起兵灭亡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后,段思平在今云南大理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大理,史称前理国,段思平即为大理太祖,大理太祖段思平即位后,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使大理国得到迅速发展,但段思平笃信佛教,他年年建寺,以至铸佛万尊,此外,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段思平是段誉的先祖,他自创枯荣禅功、一阳指和六脉神剑三大绝世武功。
云南人和外省人聊天,问起祖籍,总是告诉他们:我们祖先早年是从江苏南京的柳树湾充军过来的,到现在已经600多年了。看到外省人人惊叹的表情,云南人就很开心和自豪。有意思的是,说这种话的不止是云南的某个地区,在滇中的昆明,滇东北的昭通,滇西南的保山,以及滇西、滇南都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