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提到它的由来可谓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其中因纪念屈原而兴是其最为流行的民间解释“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自古以来端午节习俗内容丰富粽叶飘香香满堂吃粽子如今已成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仪式感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南北风味甜粽咸粽之争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系彩绳、佩香囊、挂艾叶……这些端午节独有的符号,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健康、和谐与繁荣的祈愿。
端午良节至,古风韵味长。我们自《味蕾上的江南印记》中撷取部分文字,细绘粽子的前世今生,邀您共同品味深厚的文化底蕴。粽子在古代最早被称为“角黍”,这就证明黄河流域是它的起源地,因为黍是原生于黄河流域的一种耐高寒、耐干旱的粮食作物。
一年一期许,又到粽叶飘香时。大约在春秋时期,便出现了粽子的雏形“角黍”。汉代后,粽子才逐渐融入端午节。糯米粽在唐代成为主角,取代了黍米。在江西九江德安县博物馆,珍藏着南宋时期的一对实物粽。这对750年前的粽子包裹成菱角模样,拳头般大小,包法和形状与我们如今所吃的粽子无异。
编者按:又是一年端午佳节到,万户千门喜气多!吃粽子、赛龙舟、避五毒、挂香囊,这些习俗,大家都体验了吗?民俗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还是科学家眼中的“宝藏”。值此端午节,我们特别策划推出系列文章,邀请科学家解读端午习俗背后的科学。粽子好吃软糯,米是关键。今天来说说“米”。
端午节到了在军营里又是一年一度甜咸粽子“正统”之争环节节日是用来庆典的,也是为了纪念的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尽管风俗习惯不同却都包含着同样的意蕴——纪
来源:海峡之声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是中国人的四大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两岸同胞传承发展了共同的端午文化内涵,然而地域环境不同,各地又衍生出了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台湾省同样如此。在台湾端午也要吃粽子吗?端午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一座战国时期,楚国贵族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在椁室中后室的木案上,发现了许多圆形植物包裹。经过研究发现,包裹外部为槲叶,内部为水稻、黍等粮食。这种“槲叶”包裹的食物。看上去跟现在我们端午节吃的粽子,似乎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凡一种牵挂萦怀,哪怕再遥远之地,也阻隔不了浓浓乡愁。初夏出城,一路飘雨。这阵的端午雨,淅淅沥沥洒落,氤雾薄纱弥漫群山苍翠,朦胧纯美!相比其他节假,全家人选择端午出行,记忆中极少。女儿大学毕业步入社会职场,一直想回趟家乡。这个难得的端午,终于等来了这次返乡之旅。
端午节是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而粽子则是端午节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文化符号,演绎为一种历史的记忆和象征。端午为何吃粽子如同过年吃饺子、年糕,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少不了月饼一样,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必备食品,每到端午,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