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作为刑罚变更执行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所规定的重要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刑罚执行人道主义的重要载体,对于激励罪犯积极改造,促进罪犯回归、融入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月13日,全国检察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通报了2024年检察工作情况。会议提到,2024年1至11月,检察机关纠正侦查活动违法31.1万件。据了解,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刑事诉讼全流程监督。推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2024年1至11月,监督立案2.8万件、监督撤案6.4万件。
中新网2月5日电 最高检第五检察厅厅长侯亚辉在2月5日开展的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中透露,截至2023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减假暂”案件27万余人,从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1.7%到同比上升28.5%,提出纠正意见1.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厅长侯亚辉2月5日受访时介绍,过去一年,检察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高质效办好“减假暂”(对监狱罪犯实行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案件,既监督“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又防止“该减不减”“该放不放”。
实现法院与检察机关、刑罚执行机关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互通案件信息,网上协同办案,在大幅提升办案效率的同时,也使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情况全程留痕、全程受到监督,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三,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进行全面核查。
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2月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顽瘴痼疾和监管改造等问题,自2020年起,最高检分5批组成16个巡回检察组开展跨省监狱交叉巡回检察,实现参加、接受跨省监狱交叉巡回检察的省份“全覆盖”。
话题·纸面服刑2021年,“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现象备受外界关注。与这些现象相关的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也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全国两会期间,北京青年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雷与最高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韩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