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夏天,越党四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南攻北防的军事战略总方针,决心尽快“夺取西南边境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因此将军队主力集中部署于西南方向的越柬边境,并于1978年12月25日发动了全面入侵柬埔寨的战争,由此导致北部中越边境地区兵力不足。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为了打破苏联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稳定东南亚局势,同时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对越自卫还击战。这场战争历时28天,波及云南、广西两线,参战兵力达55万余人。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稳定东南亚局势,打破苏联和越南的战略包围,推动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给即将推行的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国际局势的波谲云诡,我国与邻国越南的关系也急转直下直至剑拔弩张。越南的背信弃义、悍然启衅,最终导致了中越边境自卫战争爆发。许多人都知道许世友、杨得志两位将军被任命为东西线作战的负责人,但许将军在此战历程中先后被否决的两套作战方案,却相对鲜为人知。
1979年2月17日凌晨,天色朦胧,人们尚在梦乡之中,在长达1300多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一颗颗绿色信号弹划破苍穹腾空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如猛虎出山,东起广西龙州丶西至云南金平突然发起对越南6省11县的打击行动,宣告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是中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一场自卫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与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密切相关。以下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必须开展的原因分析:1. 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中苏关系恶化: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从盟友逐渐走向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