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霞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现存大小造像59000余尊。云冈研究院的“文物医生”团队扎根石窟,通过建立档案、数字化技术采集、文物保护修复等多种手段对石窟进行“望闻问切”,加强对云冈石窟的研究和保护。
赵晓霞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现存大小造像59000余尊。云冈研究院的“文物医生”团队扎根石窟,通过建立档案、数字化技术采集、文物保护修复等多种手段对石窟进行“望闻问切”,加强对云冈石窟的研究和保护。图为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在进行除尘作业。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新疆博物馆有对文创“明星”——“小智”和“小慧”,它们身着红袄,外型呆萌可爱,深受游客喜爱。这一系列文创,取材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遗址第20窟壁画中的高昌供养人形象。
天水武山县钟楼山峡谷内隐藏着一处自然奇观——武山水帘洞石窟群。这个位于城东北25公里的宝地,如诗如画,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游客。水帘洞石窟现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四个单元,为丝绸之路东线上一处重要的石窟寺院。“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谷涧溪水潺潺,景色幽静宜人。
藏于深山的古寺,独享山中清静,自然会令人向往,广灵圣泉寺便是这样的古石窟寺,可于幽林听梵音。近日,“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看大同”采访小分队来到广灵县,听闻有古石窟寺时,便欣然探访,翻山越岭只为寻觅那一胜景,追寻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
张掖大佛寺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河西走廊历史的锦缎之上,这座承载着历史厚重与心灵宁静的神圣殿堂,正散发着醇厚的人文光芒。10月17日,“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抵达张掖大佛寺,采访团成员踏入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与艺术的胜地,汲取历史智慧,传承文化血脉。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曹旭 张掖,古称甘州,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从酒泉郡分出西置敦煌郡,同时分出焉支山以东置张掖郡。这里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也是中国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
原标题: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马蹄寺石窟:峭壁上的艺术瑰宝 穿越山体别有洞天中国青年网张掖10月21日电(记者 张晰)在甘肃张掖这片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美景遍布的土地上,马蹄寺石窟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这座隐藏在祁连山脉中的千年石窟群,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彩。
连绵巍峨的祁连山脉,不仅有令人惊艳的自然景观,还有令人惊叹的人文景观。在祁连山脉中,有一座寺庙,建在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悬崖上开凿出很多大小不一的洞窟,寺庙佛殿就建在洞窟里,这里就是马蹄寺。关于“马蹄”之称,最早则源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任和《重修马蹄寺记》。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亢兆宁 程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河水”条记曰:“河峡崖傍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五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藏古书五笥。” 这里记载的,正是位于甘肃境内黄河上游永靖县积石山大寺沟的炳灵寺石窟。
现存的唐代1—6号石窟。 山西是石窟寺、摩崖造像保存较多的省份。史料记载中,位于忻州市静乐县的“千佛净居”静居寺石窟,是具有唐代特征的石窟之一。 静居寺石窟位于静乐县丰润村南山崖下,与苏坊村的“千佛洞”石窟群隔河相望,合称“千佛净居”,静乐县八景之一。
中国青年网张掖10月21日电(记者 张晰)在甘肃张掖这片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美景遍布的土地上,马蹄寺石窟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这座隐藏在祁连山脉中的千年石窟群,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彩。马蹄寺石窟群。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摄石窟群一隅。
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有一个元老级别的石窟——五佛沿寺石窟。1600年前,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北魏时期,当时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了促进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各地极大阵仗地开窟修龛建佛,景泰五佛寺石窟便是在这个时期开凿修建的。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有一个元老级别的石窟——五佛沿寺石窟。
作为中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以及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中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据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