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1月20日,在合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刷新世界纪录,实现1066.76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万物生长靠太阳。
央视新闻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
科技日报合肥1月20日电 (记者洪敬谱 通讯员蔡其敏)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倪思洁 通讯员 蔡其敏EAS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供图1月20日,位于安徽合肥科学岛上的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获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中国“人造太阳”进度再次迎来刷新。1月20日,位于安徽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EAST)实验装置实现了超亿度、1066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下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1月15日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新华社发)新华社合肥1月20日电 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日在此间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
1月20日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新突破其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中国“人造太阳”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因核聚变无限、清洁和安全的特性
阅读提示安徽合肥“科学岛”上有一个名为“东方超环”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该装置有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汇聚了“超高温”“超低温”“超强磁场”等多项尖端技术,人们往往将它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常识。他们日夜相伴的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目标只有一个:让家家户户都掌握太阳的开关,让人类历史彻底翻过能源危机这一页。听起来离我们还很遥远,不过,中国“人造太阳”可是不断在进步。
1月20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纪录。这一位于安徽合肥的实验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什么是“人造太阳”?这一实验突破究竟意味着什么?人类离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安徽:紧盯科技创新发力“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在2月5日举行的“新春第一会”上,安徽定下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1月20日下午,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科学岛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066.76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全媒体记者 张正朋 摄“亿度千秒”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