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S-3 76毫米加农炮的研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当时苏联军方希望开发一种既能用于反坦克作战,又能用于野战炮火支援的多功能武器。该火炮的研发任务由设计师格拉宾领导的团队负责。ZiS-3 76毫米加农炮ZiS-3是苏联当时服役的两款火炮的混合产品。
D-44是一种冷战早期苏联使用的多用途85毫米加农炮。它的设计工作始于1943年,当时苏联军方决定需要一种更先进的加农炮来替换老旧的ZiS-3。D-44的设计目标是提高威力、射程、精度和耐用性。经过多次研发和改进,D-44于1944年开始进行验收测试。
在珍宝岛唯一能够对抗苏军装甲洪流的火炮:56式85毫米加农炮。85加是仿造苏联D-44型的山寨火炮,在长达30多年内都是解放军重要火炮,参加了包括金门炮战、中苏珍宝岛战斗、中越战争等等重大战争,表现非常出色。
例如,据可靠消息,叛乱分子在 1984 年使用了缴获的 76 毫米 ZIS-3 火炮。尽管到 1980 年代初,76 毫米 ZIS-3 师团火炮被认为过时且不足以摧毁永久性防御,但它仍然具有良好的潜力来摧毁无掩护的步兵。
柬埔寨国防部5月28日发布消息称,柬埔寨国防部副大臣等军方领导人当天视察了柬埔寨皇家陆军炮兵指挥部新晋获得一系列新型炮兵系统,这些装备包括中国北方工业生产的SH-1型155毫米52倍径轮式自行火炮、90B型122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和AR-2型远程火箭炮。
榴弹炮、迫击炮、加农炮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其实从网上随便一查就能知道。无非就是加农炮身管长、装药大、初速高、弹道低伸、射程远,榴弹炮身管短、装药少、初速低、弹道弯曲、射程较近。迫击炮身管更短、射击角度更大、射程更近、一般从炮口装弹、而且多是滑膛炮。
话说在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装甲部队所使用的装甲车辆型号非常单一,坦克就是T-34/85中型坦克,自行火炮就是SU-76M自行火炮,装甲车就是BA-64轻型装甲车,笔者这回就来简单介绍下,人民军所装备的苏制SU-76M自行火炮的运用、编制和战史。
1门火炮通过改变弹种实现多用途不仅能降低后勤压力也能减少资源浪费,前一期介绍了苏联Zis-3型加农炮,提到了该炮是由Zis-2型反坦克炮的炮架以及M1936型野战炮型野战炮的炮管结合而来,M1936型野战炮是苏联中口径火炮中关键的一步,是实现多用途火炮的第一步,今天就来介绍关于它的故事。
作者:曲调阑珊一战之后,坦克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先进。更大功率的内燃机让坦克可以搭载更厚的装甲和口径更大的主炮的同时,还能完成纵深突进、穿插的任务。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反坦克炮的口径也变得越来越大,重量也越来越重。这个时候,安装在载具上的自行反坦克炮诞生了。
他们正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出来古巴流亡者,为了推翻以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为首的革命政府,他们将在古巴实施一次登陆行动,根据CIA的说法,古巴人民早就渴望着他们“解放”了,只要一上岸,必然是一呼百应。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介绍过BTR-40和BTR-152装甲运兵车的历史和故事,而本篇文章将会介绍苏联的BTR-50装甲运兵车和该车的各种改型。BTR-50装甲运兵车是一种履带式两栖装甲运兵车,因为苏联军队的战术和技术要求该车的车体是和PT-76的车体同时开发设计的。
原因是虽然有一堆报告声称德国人投入了重型坦克,可苏军从来就没有缴获过这种坦克,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所以苏军压根也没有做出防范工作,哪怕1942年11月初英国方面向苏联共享了有关德国重型坦克的情报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