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今天(3月12日)是植树节,玉渊潭公园举行“爱绿护樱绘春景 文明游园乐同行”主题活动。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社区志愿者以及公园职工代表化身“绿色使者”,利用新型园林科技产品“水围脖”为樱花树施肥浇水。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把社区绿地上的花草逐个浇水、施肥,发现长得不好的枝丫就进行修剪,原先,这里是一块空地,种了这么多花草,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功劳。
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通讯员 汪欣妍 张文蕾武汉市青山区冶金街道碧苑花园社区公共绿地较多,为居民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宁静的休闲场所。然而,近期却出现了一个不太和谐的现象,部分居民在小区绿化带内种植蔬菜,施肥的异味和滋生的蚊虫影响了小区的环境风貌,一度成为社区治理的难点痛点。
为进一步美化小区环境,海兴社区围绕“贤城贤治·和美楼组”行动,依托“庭院沙龙议事会”协商议事平台征集辖区居民意见和建议,以“绿色、共享、民生”为核心理念,因地制宜打造居民小区单元楼下的“口袋花园”,满足居民休闲以及绿色生态的需求,让“方寸之地”尽显“民生幸福”。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实习生 向姜雪通讯员 李嘉欣 张颖 华翰如微风拂过,花枝摇曳,沿路的月季和菊花开得正艳,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道武大工学部社区内绿意盎然。5月28日,刚整理完自家门前小花园的黄师傅兴致勃勃,准备遛弯儿时再去欣赏一下楼栋拐角处的“一米花园”。
为破解老旧小区绿地荒芜、物业乏力等问题,徐汇区虹梅街道东兰古美片区党委结合居民爱好园艺的特点,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硬件改造与软法治理相结合的参与式治理路径,推进“一平米行动”,鼓励居民以志愿服务形式自主改造家门口公共绿地。
□本报记者 赵若郡7月26日,下午4点不到,记者赶到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街道通信花园社区时,纬五路13号院初心亭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石榴该施肥了。”“记得一瓶盖的化肥得配一桶水。”……话匣子一打开,社区养花协会的七八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络地聊着打理小区花园的事儿。
老旧小区进行微更新微改造也能焕发新风采,前不久,宝山区友谊路街道所属宝钢四村的居民们发现,向阳河边打造了个“口袋花园”,不出小区就能欣赏到红花绿草。友谊路街道供图(下同)宝钢四村是一个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小区,在三四十年前,它可算得上是品质小区的代表了。
本期的3个花园,它们的园主都因爱上粉龙,在老家种花,最后实现了花园梦。在万千植物中,赵耀尤其爱月季,现在院子里已经种了80个品种,其中最喜欢的是弗洛伦蒂娜、粉色龙沙宝石、艾拉绒球和粉色达芬奇,再加上粉龙开花时刚好是妻子的生日。
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摄影记者 邹斌视频剪辑 孙婷婷通讯员 邓晓 聂爽葱葱郁郁的绿叶下,一颗颗代代果饱满,十分诱人,拐角处几枝串串红探出头,墙壁上凌霄花绿叶迎风飞舞,刚刚买完菜的人们穿行于月季花藤下。这里是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第三社区五小区5栋前的小花园。
新福康里小区位于新闸路和泰兴路东北角,建设于本世纪初期,隶属于石门二路街道新福康里居民区,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5%,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老年居民平时喜欢聚在一起晒晒太阳、打打拳、聊聊天,但由于地处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小区楼栋间距紧凑,难有一块供居民歇歇脚、看看景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