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生长激素领域只有短效产品,但随着日常治疗使用,其不足之处也显现出来,由于用药频率太高,漏针情况难以避免,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治疗的连续性及最终的疗效。为了解决这一现实困境,长效生长激素金赛增走进大众的视野,开启了生长激素 “周治疗”时代。
近日,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则视频,视频中,她鼓励11岁的儿子克服恐惧打生长激素。该视频引发了关于生长激素的讨论。有网友评论,不理解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给其打激素,也有人分享自己家孩子打激素的经历。
“许主任,太感谢你了,孩子身高干预治疗了10个月,长高了10厘米,现在已接近标准身高了!”回忆起初次见到甜甜,9岁的小女孩又瘦又小,身高只有122.5厘米,远低于《儿童生长标准》P3百分位,已经达到矮小症水平。
视觉中国近日,奥运冠军、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决定给她的二儿子皓皓打生长激素。因为11岁的皓皓身高仅有136.6厘米,比和他仅大两岁的哥哥轩轩矮了33厘米。记者也从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刘艳云这里了解到,11岁136.
“孩子的身高”是不少家长关注的重要健康指标,有些家长通过标准身高参考等数据来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如果孩子出现低于标准身高的情况,会引起家长的焦虑。因此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内分泌门诊,经常会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就诊,希望通过注射生长激素的“外力”,来促进孩子的身高。
“今天检查完,医生评估我家孩子目前属于矮小,如果生活调理一段时间不太理想的话,可能会考虑进行人工干预。”1月11日上午,家长彭邱君带着女儿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广中医一院”)门诊大厅,参加了该院举办的“情暖冬日 陪伴成长”义诊活动。
3月3日,前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发布视频称,儿子打生长激素3个月后,长高了2.4厘米。 此前,冉莹颖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她11岁的儿子身高仅136cm,令她十分焦虑。她提到,大儿子与二儿子年龄虽仅相差2岁,但身高差距显著,且二儿子自8岁后身高增长近乎停滞。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婉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一年花费10万元,能让孩子长高10厘米,你愿意吗? “我下定决心一定打,就三年时间豁出来一台宝马打针(生长激素)了,宝马不买了,孩子的人生赌不起!”一位矮小症患儿的家长在社交平台上评论道。
#家长百问百答#最近一阵儿,在后台询生长激素相关问题的妈妈们特别多。一是春季被称为孩子的长高季,父母们都想让自家娃趁机“窜一窜”;二是随着新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的公布,家长发现现在孩子的身高普遍都挺高的,就有些“身高焦虑”。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近日,“6岁孩子打激素长高后频繁生病”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受到关注。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长激素(所谓的“增高针”)在家长圈颇受欢迎。有家长看到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或者想让孩子长得更高,便想到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
近期随着拳击奥运冠军夫妇分享给儿子打生长激素的经历,“打针增高”再次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身高什么样的孩子要打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否值得打?除了打针,还有哪些方法促进身高增长?12月22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咨询多位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的医生。
近日,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通过网络透露,正在给身高136厘米的11岁儿子打生长激素,27天已初见成效,长高了近两厘米。该话题随即引发关注,并多次冲上新闻热搜。要不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助长,成为正反两方网友辩论的焦点。其实像这对明星夫妻一样的焦虑父母在医院非常常见。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孩子们的身高问题一直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补钙、吃营养品已经不能缓解家长们的焦虑了,于是有的家长带着自认为“身材矮小”的孩子去打生长激素,也就是俗称的“增高针”。身高不够,真的可以打针来“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