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青海、宁夏、海南等省区多所中小学校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青少年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更趋严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意识不强、人才缺乏以及疏导不够等方面短板。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教育部门应强化心理重症和危机识别与干预,及时防范化解风险。
《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于2018年1月实施规划研究,在申请立项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收集了部分文献资料,为课题的申报与实施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2018年4月申请立项,于2020年5月申报结题,课题研究期限为2年。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青海、宁夏、海南等省区多所中小学校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青少年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更趋严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意识不强、人才缺乏以及疏导不够等方面短板。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教育部门应强化心理重症和危机识别与干预,及时防范化解风险。
中新网5月25日电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和课题组近日发布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有待大力提升》报告指出,提高与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需要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手段全面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加强教育与管理的协调配合、育人主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2月21日消息(记者 黄婷 实习生 张子淇)小学、初中学段每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活动时间不得低于6课时;普通高中学段每学期不得低于8课时;中职学校一年级第二学期安排《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36课时……21日起,海南省教育厅就《海南省关于加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昀肖 实习生 张弛 北京报道近年来,青少年恶性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2024年3月“邯郸3名初中生杀人埋尸案”更是震惊全国,这起事件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引发国民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深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学专家认为,学生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和根本受益者。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提升,需要学生、教师及管理者共同努力。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养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专业化的路径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中小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主体,其身心健康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进入了学校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融合到学校教育中去,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报北京5月11日讯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专业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建议尽快实施相关专项建设计划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始终是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不断变化,他们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更大力度的呵护。
《贵州教育报》3月18日05版近年来,遵义师范学院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践行“培育拥有完善健全人格、健康积极心态的新时代‘红心’青年”的理念,系统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23”改革探索,即锚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聚焦第一课堂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