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在我国已经有近3000年的栽培历史,关于魔芋的记载始见于被称为辞书之祖的《尔雅》,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首次将魔芋列为药物,晋代辞赋家左思的《蜀都赋》中也写到了魔芋,不过用的是魔芋的别名蒟蒻,宋人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种记载了一个用魔芋解蜘蛛蜂毒的故事,讲得很有传奇色彩:处士刘易隐居王屋山,见一蜘蛛为蜂所螫,坠地,腹鼓欲裂,徐行入草,啮破芋梗,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腹消如故。
魔芋,又称蒟蒻(jǔ ruò),天南星科魔芋属,薯芋类作物。因其“低卡低脂”的特征,成为了健康饮食、减脂人士的最爱。如今我们吃到的魔芋有许许多多的花样,有块状的魔芋豆腐、魔芋粉、魔芋丝、还有魔芋制成的果冻和素肉零食。
冠以“妖魔鬼怪”的食物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芋薯类植物,可食用的部位是其块状茎。光看这魔芋的分类归属就很有神话色彩。再听听魔芋的别称—鬼芋、妖芋、鬼肉,更是有些魔幻的感觉。关于魔芋名字的由来还真是有些传说。上古时代,炎帝夫妻乘仙鹤游历人间。
文 | 田东江电梯间里见到镜框广告中有一则“蒟蒻果冻”,煞是惊奇。广告没有解释什么是蒟蒻,未知是否卖弄玄虚,只说这东西做成的果冻“爽滑好Q弹,0脂无负担”。好Q弹,轮到我不懂了,但我知道蒟蒻即魔芋,像从前猕猴桃叫苌楚、芋头叫蹲鸱一样,魔芋也有自己文绉绉的名字。
也许与“喜阴喜湿”生长习性有关,提及魔芋,多数人都会“脸盲”“眼生”。然而,在秦巴山区腹地的竹溪县境内,男女老少皆很熟悉。因为这里的老人,是种魔芋的“老把式”;中年人,是吃魔芋“过来的”;年轻人,则是泡在“芋乐圈”(一种竹溪魔芋即食食品品牌)长大的。
田东江电梯间里见到镜框广告中有一则“蒟蒻果冻”,煞是惊奇。广告没有解释什么是蒟蒻,未知是否卖弄玄虚,只说这东西做成的果冻“爽滑好Q弹,0脂无负担”。好Q弹,轮到我不懂了,但我知道蒟蒻即魔芋,像从前猕猴桃叫苌楚、芋头叫蹲鸱一样,魔芋也有自己文绉绉的名字。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转载了元代李鹏飞所撰的养生书籍《三元参赞延寿书》中记载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患有痨瘵病,虽经过多年寻医问药治疗皆无疗效,家人已放弃治疗,但这个患者的食欲不错,什么东西都吃,对食物没有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