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洛龙区和苑小区,下午半天,接学生放学、打扫卫生、做晚饭……”“西苑公园附近,为八旬可自理老人做饭、打扫卫生……”昨日上午,洛阳丽媛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张丽娟拿着手机忙个不停,打电话、发信息。
近日,家住洛龙区的刘亚南下单预约了“上门做饭”服务。不到1个小时,四菜一汤端上桌,色香味俱全,花费为69元。“比出门吃方便,比外卖省钱也健康,我觉着很不错。”刘亚南说。 “上门做饭”服务在洛阳悄然兴起,哪些人在提供服务?哪些人购买该服务?相关从业者又有哪些看法?
15日11时许,掐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涧西区长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杜红,放下手里的工作,从储物柜中拿出两袋新鲜蔬菜,向社区居民朱女士家快步走去。杜红正在做菜 杜红今年49岁,平时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炊事员”,若遇上居民“点单”上门做菜服务,她便充当起“私厨”这一角色。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高菊 通讯员 李龙核心提示:在洛阳曙光大健康医养中心,有一位55岁的护工,叫周小荣,被老人们亲切地称呼其小名“荣荣”,受其照顾的几位老人纷纷表示:“荣真是好人,很贴心,随叫随到,比亲女儿还亲。
“小伙子,我们已经排好队了。” “阿姨您别着急,我马上把馒头和包子摆好。” 近日,在涧西区江西路与联盟路交叉口附近,匡宇波刚把摊子支好,等候多时的顾客就开始扫码购买。 匡宇波卖的是普通的馒头、包子,开业一个多月,他成了整条街最受老人们欢迎的“靓仔”。
“不用挤地铁、不用加班、月薪过万包吃住!”——这不是招聘广告,而是当下席卷全网的“全职儿女”真实写照。一群年轻人放弃职场竞争,回家专职照顾父母,收取“亲情工资”。有人点赞“这才是高质量养老”,有人怒斥“啃老还立人设”。当“家庭”变成“职场”,这场代际交易究竟触动了谁的神经?
河南日报记者 周晓荷年纪轻轻去做家政,整日照顾老人孩子、整理收纳、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有意义、有前途吗?在日前举行的首届河南巧媳妇家政服务技能大赛上,几位“95后”“00后”用行动给出了答案。把披肩发绾成发髻,戴上口罩、手套、鞋套,出生于1996年的孙梦鑫便开始“上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