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是郭鹏琪医生的90岁生日,他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泉州中医院脑病科门诊部开号问诊。坚守中医70多年来,老人发明了中医70毫针,用于“针麻”,创立全省首个中医心脑血管专科门诊,上个世纪90年代被评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来源:泉州网台海网1月24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泉州古城的中山中路193号,这里曾是中山路上著名的“苏用虎祖传风伤移轮接骨”诊所,由苏用虎创办于1936年。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不仅是泉州市民移轮接骨的习惯就诊处,许多东南亚华侨回泉州,也会慕名前来求诊。
泉州网4月15日讯(融媒体记者 高慧子 通讯员 蔡炼)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泉州市“十三五”以来投入31.7亿元新改扩建各级中医院,目前16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建成中医馆,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均设有中医类门诊。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精神,挖掘和传承闽医学派学术精华,推动闽医学派的繁荣发展,广泛传播各流派传承人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发挥好中医药优势为广大群众服务,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闽医学派影像记录工程——《闽医学派名家荟》系列访谈节目,今天做客《闽医学派名家荟》的嘉宾是来自泉州市中医院、泉州张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的刘德桓医生。
为更好地传承中医学,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11月22日,由泉州市中医药学会、泉州市中医院、晋江市医院联合主办,刘德桓名老中医工作室、郭为汀名老中医工作室承办,苏稼夫名老中医工作室协办的“泉州市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泉州酒店召开。
中新社福州5月9日电 题:八旬老中医传承南少林骨伤流派作者 叶秋云提、按、摩、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里,八旬老中医、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人王和鸣依然坐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整脊手法,一招一式皆有功法。
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医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他们不畏艰难,冲锋在前,在日常繁忙工作中彰显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仁心仁术、百问不烦的“中医人”。一早,郑晓军就开始了一天的门诊。
□融媒体记者 吴拏云 通讯员 黄玲艳泉州武术,始于晋唐,盛于两宋,枝繁叶茂。泉州民间好习武,这种浓厚武术文化氛围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人文。自唐宋以后,泉州“民习击技,士重气节”的风气更加浓郁。到了明代中后期,伴随抗击倭寇与军事防御的需求,泉州又涵养了“尚武崇医”的地域文化传统。
根据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名中医评审办法〉的通知》,经本人自愿申请、各地各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公示和省名中医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万文蓉等30位同志为第三届福建省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