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在香港,记者问金庸:您这一生名利都有了,可否总结一下自己的生命体会?突然心有所感,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都是这样嘛,活着喜怒哀乐都有,每个生命阶段都很热闹,等到老之将至,一切都明白了,死去方知万事空啊,什么功名富贵、毁誉荣辱,在生命离开的一刻,都是悄然而去。
有人说当代无大师,特别是传统文化领域,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国学”,当代有没有国学大师呢?南怀瑾出生于1918年,2012年以95岁高龄辞世,他在文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传统儒释道的研究更是著作等身,在世之时就被冠以“国学大师”的称号,然而就是这个称号,让南怀瑾遭受了巨大的批评压力。
不知不觉间,南怀瑾先生已经离开我们11年了。先生长期精研国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是我素所敬仰的一代学者。更有幸的是,先生晚年曾邀我到太湖大学堂,为他整理口述史,创作《南怀瑾传》。
日夜照顾他的弟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此久咳,对于一个年已94岁的老人而言定然不是好事。其实,早在8月份,南怀瑾就因为身体不适而闭门修养了,当时弟子们曾建议南怀瑾入院检查,可他一直拒绝,他拒绝的原因,多少与他相信中医而非西医有关。
最近看到一些问南先生是否这不对那不对的人,没有具体的论据和出处,只是一通大帽子,很疑惑这些人究竟有什么学术心得,有什么济世之行,可以支撑起他们这样的问题。这些人是想靠诋毁贤哲出名吗?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哗众取宠不学无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