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的一天,一场大雨过后,小陇山林业局放马滩工区的职工清理宿舍后墙淤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古墓洞穴。上报后,经过钻探、发掘,发现了百余座秦、汉墓葬的古墓群,分布在秦岭山前平地,依东西向分上、中、下三层排列。现已部分发掘,共出土文物四百余件。
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做事其实也是一门学问,非常考验我们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在古代的官场上也讲究这些东西。在甘肃天水的放马滩遗址,考古专家们出土的一些秦朝竹简,其中的《吏篇》就揭秘了秦朝官场上说话的秘密。
目前,天水市7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非遗项目5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水雕漆技艺,繁工珍材,雍容烂漫,以亮丽的传统中国色,成为天水民间工艺的典型代表,该技艺的出现和繁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1986年4月28日,在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区下了一场大雨。小伙清理淤泥,无意中挖出带字竹片。埋头清淤的夏向清在抬头休息时,突然发现离他不远的山坡上,竟然出现了一个几十厘米的孔洞,此时正一股股向外流出泥浆。
日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荆州博物馆、荆州文保中心等简牍发掘研究与保护单位,以及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陈伟,该中心推出的《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等书籍,对楚地出土简牍进行了系统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