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呼伦贝尔日报社共同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疆石榴籽家园”主题征文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全社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营造良好氛围,以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剧本等形式,全面展示我省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甘肃省民委、甘肃省教育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文联将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共同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活动,自6月中旬启动至今,成功落下帷幕。
按照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活动的通知》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盟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发挥文化文艺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作用,深挖民族团结历史文化底蕴,特组织开展全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活动,相关启事如下:/ 一、征文主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促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文化浸润积极推动大理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通过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促进我市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展现新时代各族人民团结进步新风貌,中共大理市委统战部、中共大理市委宣传部、大理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大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开展“苍洱处处石榴红——大理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引导全州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我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州委统战部、州民委、州教育局、团州委、州文联联合举办“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活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广西各项工作的主线,为全面总结提炼广西北部湾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经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经中共钦州市委党校、中共北海市委党校、中共防城港市委党校等单位共同商议,拟定于2024年10月下旬在中共钦州市委党校举办以“千里海疆共铸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面向社会各界征集论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党的二十大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我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由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团县委、县教科局、县文联联合开展天祝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党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同时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年:走向可知可感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原创性论断,其内涵进一步深化。
我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开辟区域间的交通路线,形成了支脉丰富、内联外通、绵延千年的交通网络。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一盘棋的国土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战略的加快实施以及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使民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之间、民族地区内部之间的联系及一体性更加紧密。
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线,始终将铸牢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基础性和长期性任务,在关键时期精准浇灌、以关键课程精准引导、用关键环境精准熏陶,不断厚植各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人才力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缺乏“身份意识”,没有“民族认同”,必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