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元以下的牙膏都去哪了”话题引起热议。在笔者看来,牙膏主流消费价格区间上抬,更多是市场选择和消费升级的结果,体现出人们对口腔健康的日益重视,而消费者对平价牙膏的关注,则体现了人们对市面上部分牙膏在宣传功效时夸大其词的反思。10元以下的牙膏真的消失了吗?其实并没有。
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刷牙,而牙齿的好坏和牙膏也有很大的关系。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牙膏品牌非常之多,国外大牌和国内的牙膏在超市里面羽绒混杂,很多牙膏在进驻中国之后本地化非常之强,让我们很多人都已经淡化了它们所属。
不知道何时起,牙膏这一日常用品普遍贵起来了。超市中一支普通牙膏动辄售价二三十,六七十甚至上百的高端牙膏也非个例,一度引发消费者热议:“刷不起了”“牙膏成暴利行业了?”牙膏贵价背后有哪些推手?各种功效话术里有多少“智商税”?未来牙膏市场还会怎样迭代出新?
说到牙膏,相信肯定没有人感到陌生,毕竟这是一个基本要伴随我们一生的日常用品,不过现实中,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牙膏品牌,认为是国货的代表,其实却是外资控股的品牌,反之部分我们认为是外资品牌的,反而恰恰是国内的品牌。
2023年12月1日《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根据《办法》第五条规定:牙膏实行备案管理,牙膏备案人对牙膏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从《办法》实施到目前已经一年时间,一年来,牙膏行业备案情况如何?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牙膏行业全景图谱》显示,2023年中国牙膏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约279亿元,同比增长6%。企查查提供给新京报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国内现存牙膏生产相关企业363家。
近年来,我国牙膏市场总体规模持续增长、产品丰富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五花八门的牙膏广告宣传层出不穷:有的主打美白抗敏、有的宣称防龋齿,还有的声称专为防治幽门螺杆菌而研发。面对各种极具诱惑的广告宣传,消费者不禁困惑:牙膏真有这么多功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