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闫雯雯谈到科幻的使命,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承载人们对科技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开辟一种新的文创产业?还是为人们的休闲阅读增添一丝科技色彩?10月21日,在2023世界科幻大会现场,科幻作家何夕表示,“中国科幻和我们国家命运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严丝合缝。
科幻最大魅力在于,它所描绘的未来往往会成为现实,甚至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2021年在华盛顿举办的第79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了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地是中国城市成都,这意味着中国科幻正式走向了世界舞台。
2022年,中国航天事业继续着蓬勃发展的势头,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步履不停: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神舟十五号发射升空,与神舟十四号实现“太空会师”……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
科幻作家走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在互动展览中感受“科幻照进现实”;聚焦科技前沿,科学家与科幻作家共同畅想未来……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哥德巴赫猜想》之后——科幻科普作家活动周”在北京举行。据了解,作家活动周是中国作协倾力打造的重要文学活动。
去年年底,2023年中国科幻银河奖揭晓,广州科幻作家分形橙子凭借作品《笛卡尔之妖》获得了最佳中篇小说奖,这是他再次荣获中国科幻文学领域最高奖项之一的银河奖。之所以用到“再”,就不得不提到这位广州科幻作家作品屡屡发表又屡屡获奖的经历。
这些以前只能在科幻中见到的情景,如今已变为现实,也为中国科幻文学热添薪加火。什么是好的科幻文学?科幻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飞氘认为,想要写好科幻文学,不仅要学好人文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人类在获取知识和探索世界过程中的精神追求。
科幻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飞氘表示,科幻作品更多地是提醒我们未来难以预测,“换句话说,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习惯性思维,我们会按照线性思维去想象明天,安排我们的未来生活,但科幻作品却可以让我们得到启发,那就是未来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
10月18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首日,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有一种力量正在取代作家、编辑,就是ai智能,他坦言,不知道人工智能给他留下了多少时间。【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用想象力去接触我无法到达的神奇时空、无法触及的太空领域。”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用《三体》打开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大门。他曾是计算机工程师,那些漫无边际的抽象概念,在他的想象中仿佛触手可及。
10月18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首日,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接受记者采访,针对如何成为一名科幻作家?他提了两点建议,第一是不要局限于自己身边的一亩三分地;第二是先从业余作家做起,等有一定成就时,再去成为专业作家。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王皓润目前大众所了解的很多科幻作品大多是描写宏观宇宙,但聚焦微观物理景象,也正成为科幻创作的一个崭新方向。比如,青年科幻作家刘洋在他的长篇小说《井中之城》中,将一个原子改造成城市,营造出人们前所未见的意象。
来源:中国网年轻真好,年过五旬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慨愈来愈浓,并时常怀念自己曾经拥有过的青春,尤其是每当看到熟悉而优秀的年轻人,便心生羡慕。王鸣丹,正是令人羡慕的新生一代,二十岁,正值青春,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之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即将付梓,我有幸成为最早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