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享誉世界。通过纽霍夫的游记传入西方,安徒生的童话则把这座塔带进了欧洲人的童年。在很长的时间里,大报恩寺琉璃塔是世界眼中的中国文化符号。虽不幸毁于战火,但它依然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大报恩寺有点失望,古代能做琉璃瓦,居然现在是个玻璃的。”日前,一名小红书用户发布了自己游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的笔记,对大报恩寺宝塔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条笔记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要说起来,大报恩寺遗址景区是南京市的老网红景点。
长江网讯(记者王允祺)这里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称之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11月28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了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深入了解遗址的保护之道。据了解,大报恩寺是为明代金陵三大寺之首,寺中最有名的建筑就是琉璃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明前进方向。6月10日起,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紫金山视频开设《根脉的力量》栏目,探寻南京文化发现、保护、传承、创新的故事。今天推出第七期,聚焦南京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创新。
书接上回。明末清初文人张岱绝对想不到,虽然被贴了很多标签,比如“今之江淹”、“浙东四大史家”、“小品圣手”等等,但他被后世引用的最多的,反而是他创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一篇短文,叫《报恩塔》。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展展出一批新文物。花鸟纹铜镜紫砂筒形器 本组摄影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彩釉龙纹琉璃砖□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实习生 万方圆在大报恩寺遗址参观该遗址出土的文物,是什么体验?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除了园林、城墙、寺庙、古墓之外,还留下了不少遗址。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父母——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于明永乐十年在建初寺的原址上重建,先后历时19年,征调工役10多万人,耗银250万两,换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4亿人民币。
提及古南京的大报恩寺佛塔,有多少人知晓?这座建于大明王朝的华丽琉璃大塔,曾比肩长城,并称中古世纪七大奇迹之一,明代更是被誉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其屹立于中华大地400年,终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令人扼腕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