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考,男,汉族,195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农业部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他扎根辛集市马兰农场40余年,致力于小麦育种与推广工作,带领团队选育节水品种,提出小麦节水高产育种理念,创新育种方法。他培育出的小麦品种推广到8个省份,累计种植面积4.
近日,由13名国家小麦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深入我省石家庄、衡水、沧州、辛集等地麦田,指导农民因"苗"施策、科学促控、分类管理,为丰产打好基础。一大早,小麦专家团队就来到石家庄市元氏县牛房庄村的麦田,观察分析小麦苗情长势,面对面指导农户科学种植。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李诏宇 通讯员 孙嘉隆5月11日至1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和南京市召开的全国小麦抗赤病育种工作推进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透露,我国通过利用分子育种技术,系统开展育种研究与挖掘育种材料,以及建立全国性协同创新联合体,已攻克了限制赤
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我国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聚焦大豆、玉米、小麦、油菜4大作物,在粮油主产县整建制开展单产提升行动。那么,具体该如何发力?来看首席专家怎么说。
提起郭进考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辛集市马兰农场老专家工作站站长全国两会结束后他一直奔波在各个县市的田间地头看苗势、查墒情……3月12日,郭进考(右二)在安新县的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开展技术指导。
“现在小麦正在返青,种植户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家麦田情况确定管理方法,像这块麦田,墒情较好,暂时还不用进行春灌,这样有利于它继续向下扎根。”2月19日一大早,在辛集市马兰农场,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郭进考一边查看麦情,一边向周边的种植户提出科学合理的春管建议。
来源:【人民日报】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消息: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这份丰收答卷成色如何?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的效能有多大?粮食生产是否仍有增产空间和提升潜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预期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这是“1.4万亿斤”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报告此前连续数年提出1.3万亿斤以上产粮目标之后,更新更高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党委书记刘录祥。
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天条件。将先天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重要推动力,无疑是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马传喜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委,全国小麦育种专家。马传喜(左二)与农户一同走进试验田,了解小麦生长情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芒种时节,皖北平原弥漫开麦子成熟的清香。风吹沃野遍地金,层叠的麦浪间,大型农业机械开足马力、繁忙穿梭。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在江苏扬州和南京召开的全国小麦抗赤病育种工作推进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透露,我国已攻克了限制赤霉病抗性改良的关键难点,且创造出一批高抗赤霉病、综合性状优良的优异新种质,有效确保了小麦主产区对各类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防范应对能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进考,扎根田间地头50年,致力于小麦育种和推广工作。今年的全国两会,他准备了一份“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融合发展”的建议,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让每一寸土地生产更多粮食。在农田里找课题,是郭进考最重要的履职心得。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三夏”时节,丰收伊始,今年全国夏收从5月底开始之后,目前已经进入尾声。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消息,我国西南、黄淮海等麦收重点地区大规模机收已经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单产要提升,种子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