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澜沧江畔的青山绿水间,一项承载着乡村振兴梦想与希望的沪滇协作项目——临翔区马台乡唐家村甜笋加工厂于今年7月正式投产运营,标志着马台乡“甜竹笋之乡”的特色产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农户们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提到赤水,除了红色文化,最先想起的是什么?当然是竹子。车辆行驶在赤水市的各个乡镇,随处可见成片的竹林青翠欲滴。截至目前,赤水市竹林总面积达132.8万亩,年产竹笋15万吨,为当地竹笋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中新网江西乐安8月10日电(卢梦梦)炎炎夏日,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数万亩竹林间绿浪翻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乐安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70.24%,拥有毛竹林面积近40万亩。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优竹笋产业,推动竹笋产业向着年产值50亿元的目标迈进。
广雅食品生产线上,员工在加工竹笋罐头。 欧阳小明摄 (中经视觉)在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雅食品”)的生产车间,新鲜竹笋通过流水线,“摇身一变”制成了竹笋罐头产品,经过包装、分拣、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揭东竹笋品种独特、品质优良,有“岭南山珍”美称,揭阳市揭东区埔田镇更是被誉为“中国竹笋之乡”。近年来,揭东区把竹笋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坚持龙头带动、科技赋能、要素延伸,有效推动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27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访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的马迹塘镇特色笋竹产业园。竹笋产业是桃江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当地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积极发展竹笋深加工产业,已培育竹笋加工企业30余家,竹笋年产值达38亿元。
4月19日,位于宁化县安乐镇夏坊村郁郁葱葱的竹林下,冒尖的竹笋随处可见,一派蓬勃生长的景象。竹农刘水女一大早就带领雇请的工人,抢抓时间采挖新鲜竹笋。“我家有竹山近200亩,经过精心管理,每年鲜笋制作成笋干3吨左右,能带来20万元的收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温柳婷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江源头,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具有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森林资源丰富,素有“中国竹乡”美称。清晨,山雾笼罩武夷山市的笋农早早进山开始挖笋,争取在中午前将笋卖到合作社以保证竹笋的新鲜。
邵阳日报·云邵阳客户端记者 袁光宇 张伟 通讯员 黄开龙 莫再安8月30日,在绥宁县瓦屋塘镇的“壹品湘鹏佬柒食品”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碌地生产压榨笋。该公司董事长贺鹏飞在绥宁县玉兰片加工行业中,虽可称为新人,但却有着老师傅般的老成持重。
江西省崇仁县礼陂镇洋陂村拥有1.6万余亩竹林,每年一到3、4月份的春笋采摘旺季,竹笋就成了当地笋商及竹笋加工企业的抢手货,也是当地群众致富的“金疙瘩”。近日,笔者走进礼陂镇洋陂村罐头笋厂时看到,满载着竹笋的大货车正在卸货冲洗,而在加工车间里,几十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得不亦乐乎。
中新社福建三明5月13日电 题:“中国绿都”点“绿”成金作者 雷朝良三明地处福建中北部,森林覆盖率达77.12%,被誉为“中国绿都”。长期以来,三明坚持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绿色经济业态,点“绿”成金。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2日电 (吴平华)竹笋在流水线上被剥去“外衣”、分切成细长的笋条,经过自动化分拣,制成笋干、笋衣、笋丝、腌笋、酸笋等产品。近日,在宜宾市长宁县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8条生产线运转不停,抓住秋笋采收的尾声,这里每天能产出十余吨各类笋制品。
中新网清远9月4日电 题:广东英德青青麻竹挑起百亿大产业作者 张璐 黄振生初秋的广东清远英德市,漫山麻竹挺秀林立,青翠欲滴。素有“剥衣黄金”之称的麻竹鲜笋,经过春夏期雨水充足润泽,拔节破土,茂密生长,成为英德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图为英德西牛笋厂的工人在装包笋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