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蒙婷婷8月20日,倍益康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2.38万元。倍益康深耕智能康复设备制造领域二十余年,产品体系包含力疗、电疗、热疗、氧疗类等康复产品。
来源:【中国医药报】□ 程翔 李翀 潘钰 李增勇 霍聪聪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残疾首位病因。中国卒中中心报告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卒中患者人数约为1780万,每年新发患者人数约为340万,卒中康复人群需求基数庞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孙昊南)为促进合成生物学在医学创新和临床学科的前沿交流,加强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工学和信息学的交叉融合,2024年12月1日,“微山湖”生物医学与合成生物学高峰论坛暨医工融合智能康复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济宁医
6月24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长沙优龙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集善·优龙”科技助行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获赠价值488万元的智能康复设备,这些产品将帮助多地康复机构的残疾人朋友们站起来、动起来、走起来。
近年来,嘉定区在社区医院内新增康复中心,为骨折、脑梗等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康复治疗服务,已惠及42万人次。家门口的康复中心都有哪些设施设备?能否提供标准化服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泰分中心,现场一探究竟。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14日讯(记者 林玟珊 通讯员 王汇欣)内置传感器的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可帮助残疾人稳步前进;骨传导助听器通过直接震动颅骨,使声音传递到听力障碍者的内耳,大批智能化辅助器具新产品、新技术亮相南山文体中心广场。
11月15日,第1眼TV记者从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年会上获悉,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康复医疗从传统的针灸、按摩等康复手段正逐步迈向智能化技术的全新阶段。#第1眼新闻便民服务资讯#在重医附一院康复医学科,记者见到了正在依靠康复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下肢锻炼的刘先生。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人工智能与临床医疗深度融合。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实现危急值智能预警、增强阅片与精准质控。推动垂类大模型在检验检查辅助诊断领域的应用。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11月28日至11月30日,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展会现场看到,博览会设有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康复等展区,有300余家国内外企业、机构等参展。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用力往前踢,看到了吗?代表支撑项的数据上来了,就说明您刚才在发力。通过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治疗师都可以一目了然。”3月31日,位于康复医疗器械展区的泽普AI 1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吸引诸多参展者观看。
11月28日-30日,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全球三大、中国前沿的康复辅助器具展览会,本次博览会以“科技赋能,共享福祉”为主题,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在助残科技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博览会吸引360余家国内外企业、机构参展。
“原来骨头痛也可以治疗,家门口的康复中心来得太及时了,为民办了实事!”在佘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经过一个月治疗,长期困扰沈先生的左肩酸痛问题得到缓解。今年,上海市依托“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推进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并已顺利完成第四批22家社区康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