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崇福寺阿弥陀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曹立君)《蕅益大师全集》: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是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贪瞋痴,是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人我是非,是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大家在读《灵峰宗论》的时候,应该对一个人有印象,这个人就叫钱牧斋。在年谱当中讲到,蕅益大师五十六时多病,《寄钱牧斋书》云﹕“今夏两番大病垂死,季秋阅藏方竟,仲冬一病更甚,七昼夜不能坐臥,不能饮食,不可疗治,无术分解,唯痛哭称佛菩萨名字,求生净土而已。
学释迦大圣人教法,必须要先注重的是见解,而不是行持。正如明朝憨山大师在《示昙衍宗禅人 》中说到的:“古人云,不贵子行履,只贵子见地。所言行履者,趣进工夫也;见地者,了达自心为行本也。行本不明,则趣操失旨。故参学之士,以见地为先。
我觉得世上总有有两种人,有些人就盯着地上的六便士,过着习以为常的生活;李叔同是著名的音乐家、书法家、戏剧家和画家,但很多人却是从一首《送别》知道李叔同的,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经久不衰,传唱不止。
2023年5月20日, 由九江市佛教协会、北京三智文化书院主办的第三届庐山论坛在江西九江召开。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义宪法师联合发表了论文《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回应——以禅宗公案为例》,作者在论文中以禅宗禅师的孝道故事来阐述其独具风味的孝道观念,以此展现出禅宗祖师们即有对本土文化的随顺智慧,同时又能保持佛教之特色,不违教理教义的弘法智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