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8时31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升空。自此,宇宙深空迎来首颗合肥“探月卫星”。“天都星”作为深空探测实验室的首发星,将为架设地月“鹊桥网络”提供先期技术验证。满载着合肥印记的“天都星”逐梦星空、叩问苍穹。
这几天,刚刚建成的“聚变创新展览馆”在合肥人的朋友圈刷了屏,视频里身临其境的展示体验,让人们对冷冰冰的“核聚变”有了最直观的感知。与此同时,合肥全色光显的许立新团队也正在忙活着,作为冬奥会上“雪屏幕”的设计团队,他们正筹划在合肥骆岗公园里以“楼”为屏,让安徽文化“活”起来。
来源:【人民网】会议现场。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观众体验AR项目。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一位女孩体验AR项目。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一位女孩体验AR投篮机。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观众体验AR项目。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工作人员展示一款折纸类AR项目。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AR项目的参与度很高。
3月9日,大科学装置“夸父”学名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英文简称“CRAFT”)传来最新进展,其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系统研制水平及运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
今年1月,“一剑一堆”成为国内硬科技界的开年热词。“一剑”是指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研制。1月14日,“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为核聚变装置材料研发打通了“任督二脉”。
按:北京怀柔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建设成功;合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园区已经启用;稳态强磁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散裂中子源等陆续建成使用……中国大科学装置建设持续推进,为全球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更强力的支撑。
12月29日22:30,首届《中国科技创新盛典》(总台“科晚”)在CCTV-1 播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关键词,这场“科技春晚”汇聚了年度科技热点,一位位顶尖科学家、产业界领军人物通过极富创意的科学演讲、科技成果大赏、创演秀等形式,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跨年秀”。
来源:【安徽财经网】安徽财经网讯:12月5日,合肥(尧泰汉海)海洋世界正式官宣启动三期项目建设,将于2026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不仅将首次引进北极熊、白鲸、海象等珍稀极地动物,打造游客沉浸式体验,其中的海豚表演馆也将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360度环形场馆。
10月11日记者从合肥经开区了解到随着经开区完成地块摘牌位于该区繁华大道与松谷路交口西南角的合肥海洋世界三期项目也正式启动合肥海洋世界是市民和孩子们喜爱的游乐场所,一、二期项目位于经开区繁华大道和叠嶂路交口,占地面积约32亩,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来源:【安徽财经网】安徽财经网讯:记者从合肥经开区了解到,位于合肥市繁华大道与松谷路交口西南角的合肥海洋世界三期项目正式启动,计划2027年建成运营。记者了解到,合肥海洋世界一、二期项目位于经开区繁华大道和叠嶂路交口,占地面积约32亩,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