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主体责任的意见》,进一步要求相关企业加大投入,开发升级未成年人防沉迷、青少年模式等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系统辨识度,增强识别精准性,合理设置未成年人使用服务的时间、权限等,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的优质内容,保障未成年人健康科学用网。
来源:新华网“一些浏览器有大量暴力色情信息还不能设置青少年模式”“明明开了青少年模式,孩子还是能进行游戏充值”“App里有不适合孩子看的内容,但开了未成年人模式,一些有用的内容也看不了了”……时值暑期,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使用各类手机App出现问题而发愁。
为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目前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普遍存在的入口藏得深、覆盖不够广、身份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池不丰富、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近日,上海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并在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阅文集团、Soul、么么直播等18家网络平台推广试行。
年满14岁的Sewell长期迷恋于AI陪伴产品中的虚拟角色,一天夜里,他扣下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Sewell的母亲随后将这款AI陪伴产品背后的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为小孩的自杀担责。Sewell使用的是Character.
8月2日,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施行后,很多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陆续上线“青少年模式”,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阶段。
15款被测大模型产品无一披露训练数据来源;基于技术的局限性,各家均称无法完全保证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绝大多数大模型产品声明,会将用户输入的信息内容、提示语等用于模型训练,仅有4款允许用户撤回语音信息授权。这是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实测15款国产大模型的最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