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匠文华——罗哲文生平回顾展》11月9日上午在颐和园德和园开展。罗哲文生前任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他从事中国文物古建研究保护72年,是“中国特色古建保护理论”奠基人、具有开拓性的文物保护专家和文化遗产权威。
4月17日,“遇见长城——罗哲文先生诞辰百年学术历程展”在八达岭长城望京文化广场举行,共同缅怀回顾罗哲文先生从业72年为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城保护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业守精 勤匠心永驻——罗哲文百年诞辰纪念展”17日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罗哲文(1924-2012)是中国古建筑学家,一生从事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建设,文物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原标题:罗哲文:守护文物 留住历史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国家昌盛、政通人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为之鼓呼奔走,罗哲文便是其中之一。”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曾这样写道。
1月16日上午,“业守精勤 匠心永驻——罗哲文百年诞辰纪念展”开幕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位于神武门展厅,展出了罗哲文生前出版的书籍、珍贵手稿,以及他使用过的相机、卷尺、测绘物品等,这些都生动展现了罗哲文波澜壮阔和为文物保护事业奉献的一生。
茫茫大河,巍巍群山。河南,是西气东输的要塞,也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自先秦楚国起,一代代先民在这里叠石垒土、修筑长城,环抱一方水土,守护万千子孙。太行秦岭,曾是畏途。如今,在这条路上,无数人追寻前辈的足迹,探寻古老的楚长城,守护这条“中国龙”。
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被称为“人类奇迹”,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古堡则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表示,长城沿线的古堡是长城脚下的“另一个奇迹”。古堡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载体,后来也逐渐成为民族融合、贸易往来的重要场所。
在塞外山城张家口,东、西太平山遥相对望,一道雄关横亘塞野,沿着斑驳的城墙拾级而上,巍峨群山一览无余。闭上眼,三千里张库大道上的驼铃仿佛声声入耳。这里,就是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大境门,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北端,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称其为“万里长城第一门”。
河北蔚县“八百古堡”:时光淬炼的千年堡韵中国知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说: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奇迹,这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长城脚下,还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是河北张家口蔚县的古城堡。昔日燕云十六州,八百村庄八百堡。
1984年,时年27岁的董耀会与同伴用了508天,徒步7400公里,从山海关走到嘉峪关,完成了首次徒步考察长城之旅。因为这次徒步旅行,董耀会与长城结下了深深的缘分。旅途结束后,他和同伴将这次徒步考察的结果写成《明长城考实》,并进入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学习。
40年前,如果你登上著名的八达岭长城,看到的不只是它雄伟壮丽的一面。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联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单位,共同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启社会集资修长城的先例。
中新网张家口9月7日电 题:长城脚下的蔚县西古堡:从防御侵扰到开放迎客中新网记者 陈林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说: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奇迹,这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长城脚下,还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是河北蔚县的古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