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最初几年,两岸三地流行歌坛“百花齐放”得 “争奇斗艳”,前面已分享过91、92和94年,今天接续回忆93年。这一年的香港,“四大天王”的张学友和刘德华表现最为突出,尤其是张学友,时隔三年发行的国语专辑“吻别”,横扫了整个华语乐坛,成为当年最有指标意义的流行歌。
1992年,对两岸三地的流行歌坛,都是极具指标意义的一年,特别是大陆和香港。这一年,一直走在时尚前端的香港,“谭梅张”淡出竞争舞台,“四大天王”的时代开始形成,他们的垄断比“谭梅张”更为夸张和扭曲,当时觉得热闹非凡,后来才发现负面影响更甚。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这是著名作家余华在1987年第1期《北京文学》发表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的“金句”。有报道说,近一段时间以来,《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书热卖。上述“金句”,还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引发众多高考考生的共鸣。
80年代初,流行歌曲爆火,从古今中外经典名曲,到红极一时的台湾校园歌曲,各放异彩,令人目不暇接。各种歌曲集更是八仙过海,从地域、歌手、风格等多个维度编辑成册,笔者在当时算不上是合格的歌迷,最多只是打酱油的段位,居然也收集有几十本,当年流行歌曲的威力可见一斑。
不得不承认,我们曾经如此挚爱的香港流行音乐衰败了!而当下一场复兴港乐的运动正以芒果台与TVB联手打造的《声生不息》节目,拉开序幕,虽然我们很难回到那个全民哼唱粤语歌的时代,但研究港乐的兴起与衰落,在如今复兴港乐的运动中极为重要。
11月29日晚,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第一期播出,除了陈小春、古巨基、容祖儿等常驻嘉宾外,首期飞行嘉宾还迎来重量级港乐唱将谭咏麟和陈慧娴,共同打造一场港乐“回忆杀”。节目上十分大胆地让艺人及一些资深相关从业者回应“港乐已死?
这十年中国从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并不断完善,国家的首要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各个层面都在为这个目标服务,特别是中国加WT0后,与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与世界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流行乐坛风起云涌,佳作不断。
「音乐」,是人类内心情感的最直接表现,而现在,与我们生活最近的就是流行音乐。按照汉语词语表面去理解,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2023年春天,万物复苏,这时候,去参加一场音乐会便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不二之选。作为亚洲流行文化的中心,香港自然不会错过这波热潮,4月7日,一场名为《流行原音》的音乐会在香港举办,揭开了首届“香港流行文化节”的序幕,将那些关注时尚的目光吸引到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