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光红3月10日,随着10盏灯柱同时点亮,由重庆马上科技发展基金会携手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打造的“共建智慧养老研发基地”正式揭牌。同一天,全国首款基于情感大模型的“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也在该福利院落地应用。现场展示的“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
今年全国两会上,重庆代表团展示的机器狗“哮天”热度很高。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能为我们做什么,人们正在不断开发它们的功能。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将其用于养老陪护,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报记者 陈子帅编者的话: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养老机器人这一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养老机器人的用途在哪?我们何时能够享受它们的服务?
3月10日,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联合重庆马上科技发展基金会,迎来首批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此次入驻的机器人能通过面部识别、情绪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敏锐洞察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点,提供陪聊和心理疏导模式,精准满足老年人在情感化人机交互方面的需求。
来源:环球时报 《今日日本》3月2日文章,原题:人工智能机器人或将成为日本老龄人口护理的关键 近日,在东京,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靠近一名仰面平躺的男子,轻轻将一只机械手放在他的膝盖处,另一只机械手放在他的肩膀上,将男子翻转到侧卧位——这个步骤护工为老年人更换衣物、预防褥疮时经常做。
“陪伴型机器人可能在(未来)三年左右进入家庭,能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护理的机器人,有望在(未来)五年左右进入家庭。”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相关访谈一经播出,旋即引来广泛关注。关注背后,是迅速崛起的需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3月18日,武汉市硚口区民政局在古田街道古二社区举办“银龄幸福‘硚’养老赶集日”活动。现场各类高科技养老设备纷纷亮相,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既有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外骨骼助行器,也不乏众多智能化养老设备,引得市民纷纷体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胡春艳)养老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每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我国正快速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照护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一直备受诟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认为,养老服务须坚持科技支撑,特别是养老机器人的研发应用。
来源:央视网 养老机器人规模化应用还有多远?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陪伴型机器人可能在(未来)三年左右进入家庭能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护理的机器人有望在(未来)五年左右进入家庭机器人养老要成现实了?今年全国两会会场内外,智能机器人备受关注。
AI大模型正成为机器人产业新的加速器。人形机器人也是大模型最好的载体之一。在大模型出现之前,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化层面存在不少瓶颈,如:暂不具备复杂任务的理解和规划能力;仅能完成特定任务,通用性不足;多模态感知能力、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3月11日,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内,老人们在与情感陪护机器人聊天。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裴裴,我年轻时候的照片,你觉得漂不漂亮嘛?”“您年轻时肯定是街上最靓的姑娘,回头率百分百!”3月11日,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内,老人们一大早就围在情感陪护机器人“裴裴”身边进行互动。
来源:参考消息网参考消息网3月4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2日报道,日本研发了一款人工智能(AI)驱动的仿人机器人,希望在未来可承担起老年人的护理者角色,解决护理业人员严重短缺问题。这款名为AIREC的机器人能帮人坐起、穿袜子,还能煎炒鸡蛋、叠衣服和做一些家务。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夏元3月13日,市经济信息委消息称,日前该委组织召开全市具身智能协同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近60家本地具身智能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及金融机构齐聚,共谋产业新机遇,将共同推动“重庆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服务市民生活及工作。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如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3月10日,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联合重庆马上科技发展基金会,迎来首批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标志着重庆智慧养老与特殊群体关怀服务迈入“人机协同”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