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上映的电影《巴山夜雨》,称得上是中国诗意电影代表作——它诗意的名字,奉之为诗化电影。电影的感觉自不必多说,风格中透着一股清新,淡淡的,《巴山夜雨》就像一股清风拂面而过,它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李志舆老师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研究生毕业,从艺数十载曾红极一时,在《苦恼人的笑》和《巴山夜雨》担任男主角,之后又出演《勿忘我》《井》《高朋满座》《夜半歌声》等影视剧,期间凭借《徐悲鸿》拿到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1981年,中国电影家协会为鼓励优秀影片的创作而新设立了金鸡奖,从此中国电影评奖活动多了一项奖项,它和《大众电影》百花奖基本上都是放在一起颁奖的,但评选过程不一样,它是由评委们评选出来的,奖项专业性较强。
在当时的文学界,出现了「伤痕文学」的概念,酝酿出一种文学思潮和艺术现象。按照国内电影史学届的说法:伤痕电影是一种时代呼声,充满着电影人对时代的反思,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在80年代的中国社会造成广泛影响。
在上个世纪,内地影视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竞争激烈,对于演员的要求很高,能够在众多艺人中脱颖而出的必定是佼佼者,他们凭着过硬演技在荧幕是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即便是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亦会想到他们的成名作,代表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