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有那个时代小说的基本共性,就是假托神异叙事。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第七十五、七十六两回,作者花费大篇幅笔墨,描写了贾府的一场举家团圆的中秋夜宴。在贾府中秋夜宴这两回,作者花费大篇幅笔墨,精心设计了很多细节,从不同角度预示了贾府的命运和抄家原因,以及书中主要人物宝黛钗、妙玉、湘云等主要人物的命运与结局。
《红楼梦》最庄重的一次盛典不是贾元春省亲,而是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真正体现出贾家作为功勋贵胄、仕宦名门、子孙昌盛的富贵大家的深厚底蕴。贾家除夕祭宗祠极为盛大庄严。人人冠冕堂皇,浑然不是日常模样。也只有这样时刻,才是世家大族的风貌。
我是红楼痴客,当年胡适考证《红楼梦》的作者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雪芹,用的证据是两个,一是《四松堂集》上的一个批语“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任上”另一个证据是《红楼梦》中王熙凤与贾琏的奶妈赵嬷嬷的一段文对话。
红楼梦三位主人翁的结局:黛玉,于宝玉宝钗大婚当日绝望病故;宝玉,一年后看破红尘出家;宝钗,怀孕而沦为寡妇。这个结局已经深入人心。然而,曹雪芹在第1回对黛玉、宝钗就有预设,与续作大相径庭:“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是贾雨村的对联,是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