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伟伦□ 本报通讯员 曾慧日常生活中,部分商家为了营销,有时会选择向手机用户展开“短信攻势”,发送海量的促销、新品等营销短信,让很多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那么,商家究竟能否随意向消费者发送营销短信?面对商家这种“短信攻势”,有消费者享有安宁权和免打扰权吗?
没有贷款却频繁收到验证码和催款短信甚至还有催收公司打来电话对其进行辱骂3月13日,江苏南京六合警方公布一起利用催收进行诈骗的案件。记者了解到,在被短信骚扰的同时,对方还利用社交软件发布恶意评论,“胁迫”当事人打钱。唐女士频繁收到验证码信息。
杨先生发现短信显示是自己手机号所在的运营商发来的,短信里的网址与真实网址非常像,自己也没有怀疑,他直接点开了网址,进入了“掌上营业厅”的页面,页面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交易密码、预留手机等信息。
有市民收到了一条陌生链接。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官网上严正声明。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在其首页以弹窗的方式发表严正声明:“近日,有群众反映收到短信通知,要求升级医保相关账户。在此严正声明:我局未以短信形式发送此类通知,我局官方网站网址结尾均以nhsa.gov.cn为标识,其他地址均为假冒。”
虽然现在大家用微信越来越多使用短信越来越少但一有短信信息还是会看一眼~不过大家要当心!收到这种短信千万警惕否则可能损失惨重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收到这样的短信要当心警方发布重要提醒近日,多地市民收到了一条来自“领导”的短信。